“在這住了這么多年,冬天都沒有暖氣,今年終于安上暖氣片了,可以過個‘暖冬’了,多虧了街道社區的積極協調。”李滄區李村街道金嶺路106號的居民鐘女士說。
李村街道地處老城區,老舊樓院較多,多建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初期普遍沒有配套的集中供熱設施,每到冬季居民都通過各種方式自助取暖,增加了取暖成本,同時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不便。近年來,老舊小區居民集中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李村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原則,聯合多部門集思廣益、排除萬難,解決了少山路兩側樓院、櫻花園小區、金嶺路106號樓、源頭路60-72號、京口路51號甲的集中供暖問題。
要集中供熱,首先要有地方建換熱站
櫻花園小區位于青峰路70號,始建于2001年12月,2002年3月交付使用,小區共有5個樓座186戶,約4萬余平方米。
小區初建期沒有配套的集中供熱設施,開發商只為每戶居民配備了一臺燃氣小鍋爐作為取暖設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燃氣鍋爐年久失修,燃氣費的上漲等原因,燃氣鍋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供熱需求。從2016年以來,小區的居民就不斷地提出想集中供熱。社區積極聯系熱電公司,熱電公司多次前往小區實地查看,提出的問題是:要集中供熱,首先要有地方建換熱站。
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晶海親自督導、親自落實,李滄區人代會期間把櫻花園供熱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建議提交人大常委會。會后,李村街道聯合熱電公司、長嶺路社區共同研究供熱問題,計劃將換熱站選址在在3號樓東頭或2號樓東頭。但經過社區工作人員入戶征求居民意見,部分居民提出了靠近自己的樓座太近,有噪音,影響休息,堅決不答應。因供熱公司有規定:只要有一戶居民不同意,就不能建換熱站。問題再次陷入僵局。
此后,街道綜合執法辦分管領導吳永剛、科室負責人王興禮多次與熱電公司協商,最終確定將換熱站建在櫻花園小區東門配電箱處,這里遠離居民樓座,不存在擾民現象。但這又有另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小區的配電箱需要挪走。挪走一個配電箱需要很高的成本,街道黨工委立即聯系李村供電所查看現場,商量解決對策。2019年,供電所將此事作為惠民項目報給上級部門,最終獲得審批,可以為居民免費提供挪配電箱服務。
最終于2020年7月將配電箱移至旁邊,給換熱站開通“綠色通道”。目前小區換熱站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到元旦前后小區就能實現集中供熱。
同意安裝率不達標,不能集中供暖
金嶺路106號樓共20戶居民,北山社區前期摸底時有13戶居民同意安裝。2018年底至2020年9月4日,熱電公司多次實地勘察、確定施工方案,在讓居民提供房產證等相關材料時,僅有8戶居民交齊資料,同意安裝率僅40%,遠未達到供熱公司規定的60%以上的供暖開通要求。
社區又反復多次與后海熱電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在社區及居民的強烈要求下,熱電公司充分考慮該樓實際,同意施工安裝。
然而,10月25日,在讓居民繳納供暖配套費時,有一戶居民突然提出房子準備出售不安裝了。為此,社區在做這戶改變主意居民工作的同時,又逐戶聯系該樓其他12戶居民,歷時3天,終于又做通了另外一戶居民的工作。
此時,熱電公司因業務繁忙無法逐戶收取配套費,社區配合供電公司逐戶收齊了供暖配套費。目前,該樓已開始戶外管網施工及戶內暖氣片的安裝。
地處商圈,換熱站選址成為最大的障礙
少山路35號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位于李村步行街商圈中心位置,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沒有物業管理、歷史遺留問題繁多等原因,導致這幾座居民樓大多存在年久失修、管網線路老化、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一直無法安裝集中供暖。
“因為該樓地處商圈,地下管網錯綜復雜,破路比較困難,換熱站選址及供熱管網配套不達標成為最大的障礙。”李村街道綜合執法辦分管領導吳永剛說,“從2019年開始,我們聯合城市管理局、綜合執法局、商圈中隊多次開會,反復研討,制定幾十個換熱站選址方案,均因客觀條件不成熟而沒有實施成功。”
在經過反復的調研和論證后,終于在奧克斯附近選定了一塊地方適合安裝換熱器,但又過于狹小。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李村街道多方協商,最終后海供熱公司從國外花費70萬專門進口了一組體積小的換熱站機組,20平方足夠容納。
2020年11月份,該換熱站開始施工,由此少山路兩側居民供暖難題得到實質性解決。看到施工順利開展,居民們臉上也展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政府的擔當作為表達了感激之情。
開始澆筑了又遇到難題
源頭路60-72號、京口路51號甲兩棟居民樓共有居民136戶。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該樓居民要求供熱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換熱站選址問題同樣比較棘手。為此,李村街道多次協調區建管局、熱電公司等部門到社區與居民代表進行現場座談交流,商討方案。北山社區也多次與熱電公司工作人員勘察現場,就換熱站選址事宜提出由居民有償提供小煤屋、向周邊單位申請用地等諸多解決方案,均因未達成一致未能實施。
2019年9月,經多次勘察,并征求京口路51號甲居民意見、共同協商,擬將換熱站建于該居民樓前。
2019年10月進行施工,開始澆筑了又遭到一樓網點反對。為此,街道黨工委與社區及時商討解決方案,街道與社區工作人員與網點所屬單位多次進行溝通,提出多種施工方案,爭取該單位的理解與支持。
經過7個月的努力,2020年5月,在該網點的大力支持下,該公司將原來一處安放配電箱的位置供換熱站建設使用。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社區又根據熱電公司要求于8月份先后前往李滄區城建局、青島市建筑勘察院查詢上述兩棟居民樓的樓宇平面圖。
現在,該換熱站已進行基座澆筑。根據目前施工計劃,上述兩棟居民樓的居民有望元旦前后即可享受供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