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二維碼查看農產品信息,追根溯源,讓你買得放心;遠程監控農作物生長狀況,用一部手機就能操控澆水施肥……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不斷融合,“互聯網+”已成為萊西經濟開發區農業發展的新引擎,不僅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轉變,也培育和催生了農業發展的新動力,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通過整合資源,聯合種植大戶、合作社,打造 “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體系,促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為萊西經濟開發區鄉村振興增添動能。
“中央大腦”:惠澤現代農業發展
7月30日,記者來到位于萊西經濟開發區的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建筑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荷蘭文洛式玻璃智能溫室。大棚內,電纜橋架、高壓噴霧、地下管溝等基礎設施已經全部安裝完成,8月中旬第一批作物將在這里種植。
這個大型玻璃智能溫室擁有“中央大腦”之稱的超級處理器,該處理器運用大數據對水肥、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生長要素進行控制,并結合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現代化種植手段,讓傳統溫室大棚變身為可持續生產、符合全球優質農產品標準的“超級智能蔬菜工廠”。
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概念圖。
據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項目經理季程博介紹,該項目以“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通過數字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產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農產品安全追溯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保證消費者第一時間買到可追溯、放心的農產品,保障農產品相關企業品牌形象,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據季程博介紹,玻璃溫室大棚的農產品安全追溯系統中包括產品品牌、生長全程圖片展示、農藥肥料記錄、主要環境數據、實時視頻直播、行業資質認定、銷售渠道信息等。同時為每一件商品生成唯一二維碼,實現一物一碼。該系統還可跟蹤商品的掃碼地域分布數據,監控農產品市場動態。
除此之外,玻璃溫室大棚通過監測設備可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等數據;大棚還可實現遠程化管理,及時掌握病蟲害信息,追根溯源,及時制定措施,使損失降至最低。
“假如系統檢測到土壤的濕度沒達到種植農作物的最低要求,那么澆水的設備就會自動打開,這樣就不需要人工的過多介入。”季程博介紹。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不僅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還為當地農民提供了100余個工作崗位。胡家疃村黨支部書記李學明告訴記者,萊西經濟開發區將農民手中的土地進行充分合理利用,打造了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通過種植蔬菜、水果等近十個品種,全面提高農村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還解決了農民就業。
胡家疃村的姜慧麗就是受益的村民之一,她不僅把自家的三十畝土地全部流轉出去,還可以在農業小鎮打工獲得另一份收入。在胡家疃村,像姜慧麗這樣的農戶有100多戶,他們在獲得每畝400元土地承包費的同時,還被返聘到農場打工,每月至少增加3500元的收入。
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打造出“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體系的一個載體,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通過發展訂單農業、休閑農業、都市生態農業,帶動市民消費,幫助村民就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富。
智慧物流園:“智慧元素”層出不窮
伴著隆隆的機械攪拌和輸送混凝土的聲音,位于萊西市經濟開發區蘇州北路的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農產品批發大市場、國際農產品集散中心等單體建筑主體已經搭建完成,項目北邊的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展示中心已投入運營。在展示中心,咨詢顧問李娜正與客戶通電話,解答物流園水果區招商問題。
“我們這個智慧物流園項目融合農產品標準化、互聯網云平臺、農產品品質技術、食品追溯技術等,真正實現以食品安全為中心,從田間到餐桌的信息無縫鏈接,是傳統農批市場的轉型升級,每天都有不少客戶咨詢商鋪情況。”李娜告訴記者。
青島天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培養的網絡紅人在展會上推介特色農產品。
與傳統農批相比,智慧農批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農產品信息、數據、物流、配送、倉儲、冷鏈、質量安全溯源等為核心,構建起基于農產品進銷存+供應鏈管理+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管理+物流配送+倉儲服務的整合應用平臺。
這一升級的內涵就是農產品全產業鏈的信息化整合;而其外延則是集合了智慧采購、智慧物流與智慧交易三位一體的農批發展模式。
從空中俯瞰,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10多個單體建筑已經封頂。據物流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都充滿了智慧元素,萊西經濟開發區引進具有國際先進理念的法國翰吉斯市場建設運營經驗,不僅建有產品檢測中心、市場服務中心、電子結算中心、智慧運營中心,還具備了智能安防系統、大數據分析系統、農產品溯源系統,目的是打造膠東半島最智能、最便捷、最高效、規模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基地,助力萊西農產品流通和市場交易實現智慧化升級改造,打造全國智慧農批物流園運營樣板。
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項目,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產品標準化、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擴大規模、跨界融合提高潛能,通過農媒聯合的方式,樹立萊西農產品新形象,唱響區域性品牌新號角。
“全面開業運營后,每年將實現交易額110億元、稅收3.5億元,直接帶動15000人就業,高效實現產銷對接。”萊西國際農產品智慧物流園負責人告訴記者。
電商園:“扶智”成為精準扶貧“終極之策”
優質農產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互聯網+農業”漸成發展新趨勢,萊西經濟開發區通過整合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產品的運營和銷售;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等多種方式,將開發的各類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也讓曾經“身處閨中無人識”的萊西優質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出萊西。
位于萊西經濟開發區的青島天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統電商、產業電商、電商配套、倉儲物流四大電商模塊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性電子商務產業園。上半年,該產業園充分發揮網紅直播效應,在多個直播平臺銷售土蜂蜜、香菇等農副產品助力脫貧。
青島天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莊藝峰告訴記者,去年“雙十一”活動期間,公司將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通過多個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未到搶購時間,銷售量便突破了兩千多單,銷售額突破了50萬元。剛過零點,短短一分鐘內,店鋪銷售量便完成8千多單,銷售額突破了50萬元。通過網絡直播,很多網友了解了當地的農副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為此,公司運用互聯網手段,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用互聯網嫁接產業、嫁接鄉村建設,同時,將文化資源、傳統產業與電商有機融為一體,將生產、開發、線上線下交易、物流等環節融為一體,多維度、多層面推動精準扶貧。
在青島天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商務產業園,網絡達人通過在鏡頭前現場制作特色小吃、現場測評產品品質,讓屏幕前的買家對農副產品興趣大增,紛紛留言要購買。
在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已經變成主流,用互聯網思維經營農業可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推動農特產品供需雙方的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帶動農村經濟集約化發展。
“互聯網+”無疑將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推動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的轉型,最終實現從農業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轉型。
“未來,萊西經濟開發區將把握好‘融合’‘連接’‘轉型’這三個關鍵詞,大力推進農業發展要素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著力抓好農業發展載體與互聯網的有效連接,努力實現農業‘互聯網+’條件下的轉型發展。”萊西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徐兆華說。(青報全媒體記者:馬英歌 通訊員:姜英軍 趙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