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燒肉作為保留在泊里人舌尖上的美食,至今已經(jīng)傳承百年,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曾經(jīng)在CCTV~2《消費主張》欄目中被重磅推薦,那么它究竟為什么這么好吃?
一個地方的美食,不僅是當(dāng)?shù)厝艘环N感官享受的傳承,更是一種生活品味的積淀。有道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這塊土地上產(chǎn)生的美味,一定會深深地烙印在這方人的腦海中,保留在舌尖上。“泊里燒肉”就是這種美食之一。
傳承御廚制作配方
相傳,“泊里燒肉”與秦始皇三巡瑯琊臺有關(guān)。始皇大帝最后一次到達(dá)瑯琊臺后,舉辦了大規(guī)模的祭海儀式,祭祀的案桌上擺滿了“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豕即豬)等,祭祀完畢后,作為祭祀用品的六畜本應(yīng)該投入海中,讓龍王與海族們享用。但在那個時代,肉食極為寶貴,一名下級祭祀官趁人不備,偷偷把一個豬頭藏起來,夜間悄悄送到他的同鄉(xiāng)——秦始皇的御廚那里去,稍作腌制后,上鍋蒸熟,兩人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不久,此事很快就被人告密。褻瀆了龍王的美食,那可是大罪一宗,于是,未等秦始皇捉拿問罪,兩人便急忙連夜逃走了。御廚并沒有逃遠(yuǎn),他躲到泊里一帶藏匿起來,等待秦始皇大隊人馬返程后,他在當(dāng)?shù)亻_了一個商鋪,做起了餐館生意。生意之余,他時常回憶起那次偷吃過程,耐不住美味的誘惑,他便找來豬頭,如法炮制,經(jīng)過多次嘗試,終于找到了制作燒肉的配方,于是,這種美味漸漸流傳下來。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如今已無人考究,不過,美味可口的“泊里燒肉”能與這個美麗的傳說聯(lián)系起來,倒也不失是一樁美談。
獨特制作工藝
“泊里燒肉”的制作過程非常考究。選取經(jīng)過檢疫的豬頭和豬蹄,經(jīng)去毛、清洗、劈半,浸泡等獨特制作工藝后,裝鍋,先用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熬,煮熟的豬頭肉涼下來后,將骨肉扒離,剝出的豬頭肉再放入有幾十味中草藥的陳年老湯中,文火燜煮后撈出控干,最后,將煮爛的豬頭肉和豬蹄放到篦子上用紅糖熏烤,嚴(yán)格掌握住火候,讓肉充分上色增香。于是,一鍋集色、香、味為一體的“泊里燒肉”便出籠了。
由于制作工藝獨特,出鍋后的“泊里燒肉”色澤紅潤、咸甜適度、肥而不膩、清滑爽口,獨具一番風(fēng)味。據(jù)化驗,豬頭肉和豬蹄等本身含有多種維量元素和豐富的膠原蛋白等,不但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供應(yīng)充足,還能益氣補(bǔ)腎,強(qiáng)身建體。中藥熬煮的豬蹄,還可促進(jìn)皮膚細(xì)胞吸收和貯存水分,保持皮膚光滑、富有彈性、韌性。因此“泊里燒肉”已被廣大消費者認(rèn)可,是男女老幼最喜愛的食品,成為本地一絕。
“泊里燒肉”現(xiàn)在已是當(dāng)?shù)夭妥郎喜豢扇鄙俚囊坏啦穗取Og,當(dāng)一塊塊醬紅色的豬頭肉端上餐桌,外配一小碗蒜泥或者姜汁,會讓全桌人垂涎欲滴,爭相伸筷;或者,像吃北京烤鴨那樣,把豬頭肉卷在面餅中,放上一段香蔥,蘸上一點面醬,吃上一口,香盈齒頰,烤肉的香味長留心中。
智慧的泊里人,把簡單的食材做成佳肴,制作出醇香誘人的泊里燒肉,將平凡的日子賦予美味,并長久地保留在這方人的舌尖上。如今,隨著當(dāng)?shù)厝说念l繁流動,“泊里燒肉”的聲名已經(jīng)傳播到四面八方,許多外地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嘗這一美食,甚至許多路過這里的人,會特意到正宗的店鋪里買上幾塊帶走。“泊里燒肉”這一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美味,正像它的味道一樣,傳播得越來越遠(yuǎn)。
實習(xí)編輯: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