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青島的2.3萬名 “城市美容師”,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清掃馬路和運輸生活垃圾的工作人員,其實還有2169名特殊的“城市美容師”,他們就是公廁保潔員。在這個群體中,又有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396對“夫妻檔”,他們日夜保持著城市公廁的潔凈。近日,早報記者探訪了守護公廁的三對“夫妻檔”,傾聽他們的守護故事。楊瑞臣呂育紅夫妻。段培寶王鳳民夫妻。楊學云韓杏華夫妻。

夫妻檔1
楊瑞臣和呂育紅
把公廁當成家一樣打掃
在山東路與江西路路口東側,有一處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公廁,該處公廁是市南區十佳公廁、青島市“百佳公廁”,管理員楊瑞臣、呂育紅這對“夫妻檔”也被市南區城市管理局評為“最美家庭”。
市南區城管局環衛科負責人周愛清告訴記者,該處公廁建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原先地勢比較高,男女廁位也不符合標準,并且沒有第三衛生間,無法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廁需求。 2017年2月份,市南區拆除公廁,并在原址基礎上修建了現在的公廁。 “重新修建的公廁增加了10個平方米的 ‘城市美容師驛站’,還有生活間、淋浴間,還建設了第三衛生間,配備了空調、自動飲水機、休息座椅、微波爐等設施。 ”周愛清說,這處公廁成為市南區最早一批24小時開放的公廁。
在這處公廁重新開放后,楊瑞臣、呂育紅就都成為了公廁的管理員,并一直干到現在。呂育紅喜歡養魚,楊瑞臣喜歡養花、養鳥,為了美化環境,兩人把家里的魚缸、鮮花、鳥籠都搬進了公廁,現在公廁里有兩個魚缸,還有不少的盆栽植物。干著干著,他們就把這里當成了家一樣來打掃。
公廁管理工作并不輕松,根據市南區城管局的保潔標準,一天要有3次全面保潔,中間小規模的保潔有數十次。山東路公廁周邊有醫院、酒店、商務樓,再加上地處兩條交通主干道交叉處,每天如廁人數都有上千人,夫妻倆的工作量很大,每天休息的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大多是瞅空補個覺。
一座公廁,就像是一個萬花筒。對于楊瑞臣夫妻來說,辛酸苦辣,皆能體會到。前些年一天凌晨,楊瑞臣起來打掃衛生,結果發現廁所有一扇門被人給卸下來了,地上還被人吐了一大堆嘔吐物。為了不耽誤別人如廁,他馬上把門安裝好并仔細清洗了地面。
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來到廁所,看到正在干活的呂育紅當場提出了表揚,“大嫚,我這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干凈的廁所,你干得真不錯呀!”聽到這句話,呂育紅感覺自己特有面子。
夫妻檔2
段培寶和王鳳民
用行動展示環衛人風采
記者隨后又趕到了嶗山區云嶺路公廁,該處公廁在云嶺路與香港東路交叉口處,整座公廁采用中式風格設計,周邊翠竹綠植圍繞,內部休息區設置竹木桌椅,圓形花窗具有“圓融、圓滿”的寓意。
公廁內增設第三衛生間,配備無障礙坐便器、兒童坐便器、嬰兒打理臺等便民設施,可同時滿足多位家庭成員使用。公廁男女廁間按規定標準比例布局,設置除臭設備;公廁內設置了半獨立休息區,配備休閑桌椅、飲水機、手機加油站等便民服務設施,并通過設置宣傳屏、展板等方式展現嶗山當地文化民俗風情,讓公廁成為游客、市民了解嶗山的新窗口。
段培寶和王鳳民夫妻倆是公廁管理員,從濟寧來青有6個年頭了,之前在會展中心公廁工作,3年前到云嶺路公廁工作。為了干好本職工作,他們全家人都來到了青島。 “我們的公廁是24小時開放,旁邊就是石老人浴場,又靠著香港東路,周邊有很多酒店、酒吧,每天上廁所的人很多,我們一天要保潔100多遍。 ”段培寶說。
11月15日清晨6點,段培寶和妻子早早地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工作,他們到各自的責任區去打掃衛生。打掃一遍下來,需要花費10多分鐘。兩人在公廁管理間吃完早飯后,就在公廁里巡查。上午8點多,陸續有人前來如廁,兩人要及時小范圍地保潔。在做好公廁保潔工作的同時,兩人還要對公廁周邊及內部每天3次整體消殺,對大小便器進行全面清洗。每間隔兩個小時對門把手、洗手臺、水龍頭、廢紙簍等全方位消毒。每天段培寶夫妻倆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段培寶夫妻倆很珍惜當下的生活,他們除了保持好公廁的環境外,還用自己的行動展示著環衛人的風采。2018年,有位老太太如廁突然不舒服,段培寶夫妻倆趕緊上前救助,后來是段培寶抱著老人,在熱心市民的幫助下,打出租車把老人送回家。還有一次,有位外地司機如廁后把衣服丟在廁所里,段培寶就在廁所里守著。20分鐘后,外地司機滿頭大汗地跑回來,發現衣服還在,感動地掏出200元非要塞給段培寶,被段培寶當場婉拒。
夫妻檔3
楊學云和韓杏華
過年不回家在公廁堅守
楊學云和韓杏華夫妻倆是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人,自2018年起入職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從事公廁保潔工崗位,負責西海岸新區南營公廁的衛生保潔工作。
南營公廁位于金沙灘啤酒城西側,毗鄰籃球場,如廁市民多,工作壓力大,但是楊學云夫妻倆沒有抱怨,而是起早貪黑,嚴格按照公廁保潔標準,為來往市民提供用心、細心的高品質服務。他們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市民的認可,歷年來公司多次收到市民打來的感謝電話。用楊學云自己的話來說:“公廁保潔不是個輕松的工作,干的這小三年說不辛苦是假的,可是看著自己的雙手將這一小天地每日整理得干干凈凈,那種滿足感也是實打實的。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他們夫妻倆沒有退縮,在疫情期間依然堅持到崗,每天都按照防控要求,穿上隔離衣,戴好手套、口罩,將公廁里里外外細致地保潔、消毒,用實際行動彰顯著環衛人的工作態度與風貌。
兩年多的時光轉瞬即逝,楊學云與韓杏華兩位60多歲的老人,把含飴弄孫的時間奉獻給了公廁保潔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春節假期,別人都在團圓歡聚,他們夫妻倆卻在公廁的管理間中堅守,保障公廁的正常運行。兒女們也都有怨言,但他們夫妻倆總是說:“既然干了這個活,咱就得干好。 ”
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副處長鞠宏表示,公廁保潔員并不是多么光鮮亮麗的崗位,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才使得我們的城市更加干凈、更加宜居。廁所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城市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社會責任的綜合反映。公共廁所的建設管理離不開廣大市民游客的支持,需要環衛人和如廁人的共同努力,希望廣大市民 “文明如廁,從我做起”,愛護公廁設施,節約用水用紙,尊重保潔工人,共同維護整潔溫馨的如廁環境。(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董福杰 歐曉彤)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