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9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最新出爐,根據結果顯示,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于適中的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結構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游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布設14處監測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的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于8月份集中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系統性監測。通過全面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監測人員進行膠州灣底棲樣品分揀。
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游植物69種、大型浮游動物52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裝備手段再升級,持續監測海洋環境
據了解,在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礎上,監測中心按照全國海洋生態環境年度監測工作要求,定期開展海洋環境質量監測,及時掌握膠州灣區域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

顯微鏡下的膠州灣浮游動物。
監測中心開展了以膠州灣海水水質監測為主體的例行監測,對海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葉綠素a等19項指標進行分析,摸清膠州灣海域水質中主要理化參數、營養鹽類及污染因子。同時,開展以膠州灣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為基礎的調查性監測,監測項目為硫化物、有機碳、粒度等11項指標。選取膠州灣海域的蛤蜊等3種經濟貝類開展污染物殘留狀況監測,監測項目重金屬、石油烴等9項指標。結合海水水質及水文參數指標,科學評估膠州灣水質變化對相關海域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的影響。

顯微鏡下的膠州灣底棲生物(膠管蟲)。

顯微鏡下的膠州灣浮游植物(角毛藻)。
監測中心根據膠州灣海域特點和棲息地監測內容需要,實施膠州灣區域棲息地狀況立體化監測。選取通過衛星遙感數據,密切監測膠州灣區域生物棲息地面積變化情況,科學劃分膠州灣岸線類型,對海岸線長度變化、自然岸線保有率等信息進行遙感解析,系統分析膠州灣海岸線及生物棲息地位置變化、類型變遷情況,并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為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陸海統籌污染治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相關鏈接
2020年海洋生物監測種類及結果分析
浮游植物是指包括所有在水中營浮游生活方式的微小植物,大多數是單細胞藻類。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類群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浮游植物是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游植物69種,平均密度為1.04×106個/立方米,以旋鏈角毛藻、高盒形藻、梭角藻、三角角藻、大洋角管藻、波狀石絲藻、窄隙角毛藻、菱形藻屬為主要優勢種類,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86,與2019年相比,本年度浮游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有所改善。
浮游動物是在水中營浮游性生活的異養型動物類群,隨水流而動,漂浮或游泳能力很弱。浮游動物是海洋食物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以消費者,生產者,被捕食者等角色在海洋食物網的各個水平中發揮著作用,是連接浮游植物和魚類的中間環節。
浮游動物可分為大型浮游動物和中小型浮游動物,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大型浮游動物52種,平均密度為533個/立方米,以浮游幼蟲類的短尾類蚤狀幼蟲、毛顎類的強壯箭蟲、橈足類的真刺唇角水蚤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3.11,顯示大型浮游動物生境質量水平優良,群落結構穩定。中小型浮游動物共監測到43種,平均密度為7.6×104個/立方米,以橈足類的小擬哲水蚤、擬長腹劍水蚤、短角長腹劍水蚤、太平洋紡錘水蚤,被囊類的異體住囊蟲和長尾住囊蟲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37,顯示中小型浮游動物生境質量水平一般,群落結構較為穩定。
底棲生物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許多底棲生物可供食用,還是經濟魚類、蝦類的天然餌料,它們在海洋食物鏈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同時多數底棲動物長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區域性強,遷移能力弱等特點,對于環境污染及變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利用底棲動物的種群結構、優勢種類、數量等參數可以確切反映水體的質量狀況。
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大型底棲生物95種,平均密度為1468個/平方米,底棲生物以菲律賓蛤仔、異蚓蟲、寡鰓齒吻沙蠶、塞切爾泥鉤蝦、雙唇索沙蠶和不倒翁蟲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3.37,顯示底棲生物環境質量水平良好,群落結構穩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通訊員 王諾 劉旭東)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