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舉辦“國際博物館日——非遺文化的璀璨之光”科普系列活動?;顒又?,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功用以及應用價值,帶領前去參觀的同學們深入了解了博物館的歷史發展與社會意義。

“餑餑榼子”是一種傳統的面食模具,主要用于制作花式饅頭和其他面食,在膠東地區十分流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為山東省內唯一面食模具專業博物館,成立于2019年,由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聯合建設。博物館自創館以來,圍繞課程教學、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六個方面開展各項工作,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揮了作用。
活動中,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5G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推出了5G虛擬數字展館,將傳統博物館與現代科技融合。在5G虛擬數字展館中,觀眾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等,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餑餑榼子博物館的魅力。無論是元、明、清、民國還是建國初期的近400件餑餑榼子精品,都得以在三維立體的方式下完整呈現于網絡上,實現了5G智慧博物館開放資源的隨時隨地訪問。此外,虛擬VR場景動作捕捉、互動參與等技術的應用,讓參觀者享受到三維近景觀賞體驗。這種科技化、前沿化的展示方式,不僅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也進一步推動了傳統文化課堂的數字化課程建設,擴展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途徑。目前,餑餑榼子數字博物館已正式上線海爾卡奧斯青享云平臺,為中華文化傳統非遺技藝傳向世界貢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為餑餑榼子這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平臺。博物館內陳列的餑餑榼子精品,不僅展示了這一手工藝的歷史脈絡和技藝特點,還通過現場制作展示、工藝演示等方式,讓觀眾親身感受到這一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和價值。目前,非遺大師王丕文老師已入駐該館,周期性面向各大中小學開展非遺傳承活動。而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為非遺文化的推廣提供了新途徑,通過5G虛擬數字展館的展示,青島餑餑榼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一傳統手工藝,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從而促進了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展示和傳承非遺文化的平臺,該博物館始終堅持服務社會。例如,通過舉辦各種科普類活動、文化講座等方式,向公眾普及非遺文化知識和技藝特點,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截至目前,博物館已經先后被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為“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山東省基層科普計劃行動單位”,被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批準為“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青少年課外教育示范基地”“青島市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