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1日訊 雕刻、剪紙、刺繡、烙畫、泥塑、面塑、陶藝、鋦藝……今天下午,52件不同門類的民間手工藝創作亮相青島當代文化藝術中心。在由青島市文聯主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美麗鄉村”青島市首屆鄉村手藝大賽的決賽現場,經過專業評委們兩個小時的漫長評議,最終決出大賽的一、二、三等獎、最佳創意獎等獎項,并首設了評委獎。

作為青島市首屆農民藝術節的重要板塊內容,“美麗鄉村”青島市首屆鄉村手藝大賽自7月底啟征,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共征集到參賽作品近百件。組委會邀請我市民間文藝界知名專家及外請專家,共同組成專業評委團,經過認真嚴肅、公平公正的評審,從中遴選出52件作品入圍決賽。


決賽現場,52件出自各區市參賽選手的作品特色鮮明、充滿地域風土人情,散發著濃郁新鄉村生活氣息,不僅展現了當下手藝之美,更體現了民間手工藝達人在傳承傳統中探索創新,自覺融入時代的最新成果。


刺繡達人、聾啞姑娘鄭相君此次帶來了亂針刺繡扎染綜合的創新刺繡作品《海之心》,畫面的主體是色彩斑斕的魚群,亂針刺繡的針腳制造了猶如油畫筆觸般的凹凸紋理,扎染的底色則自然制造了光影明暗效果,整體傳達出奮而向前、熱烈進發的情緒。這件作品獲得了最佳創意獎。值得一提的是,鄭相君的丈夫、聾啞手藝達人杜冬冬這次也攜布藝作品《嶗山虎虎虎生威》參賽,收獲二等獎。傳統的布老虎手藝在杜冬冬的創意之下,更增加了色彩的鮮明度和反差對比,形象更覺呆萌可愛,叫觀者愛不釋手。

嶗山漁民劉元保憑借木雕作品《船》收獲了一等獎,這讓老人有些許意外。他告訴觀海新聞記者,自己并沒有做木匠活兒的手藝底子,之所以創作這件木船作品,是想讓晚輩們了解自己長達半個世紀的海上生活:從曾經的木制帆船發展到后來的機動船,現在的孩子已經不知道木制帆船真正的樣式了。為此,這位“老船長”用近兩年的時間,按照18:1的比例,創制了自己曾經乘載出海的船。現在,他已經完成了四條自己曾經熟悉的船的微縮版制作。


另外兩位獲得大賽一等獎的選手,分別是西海岸新區的剪紙達人程丕昉,以及內畫手藝達人白林義,他也是青島市首批獲得市級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手工藝者。



此次大賽將一項只有一個名額的“評委獎”,頒給了來自青島高新區的手藝達人郝青青。驚喜之中,郝青青告訴記者,她是退休后才正式從母親那里接過了這個有些偏門兒的手藝——喜盒,她的作品名為《富貴如意喜盒》,結合了紙糊、剪紙、木工等多項手作,玫瑰紅的盒蓋與盒身,輔以黑色的傳統花式剪紙,大紅的喜字位居盒蓋的中心……傳統的鄉土配色反而增加了時尚感。

此次大賽還特別為進入決賽的52件作品出版了設計精巧的畫冊。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揚表示,希望大賽能夠激勵更多隱藏在民間的手藝達人,用更多富有表現力的精品力作,展現色彩斑斕的時代變遷,反映千姿百態的社會圖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