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元人民幣獎金,找到了他的主人。
11月22日,吸引國內網球圈眾多目光的“2020一球致勝網球大獎賽——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系列賽”落下了帷幕。
最終的冠軍捧走了百萬元大獎,但毫無疑問,這項賽事之所以得到眾多業余愛好者的熱捧并不只是因為錢。
賽事本身的高標準、緊張刺激的賽制所帶來的獨特體驗、來自五湖四海的網球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友誼……正如一位參賽者所說,“最主要的就是享受網球給自己和大家帶來的快樂;第二個就是交友,這是比一百萬元更重要的。”
“就算費德勒來,也不一定能拿冠軍”
本次“2020一球致勝網球大獎賽——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系列賽”賽制特殊,512名選手按單場淘汰制進行比賽,先獲得1分的選手即為贏得比賽晉級下一輪。只有最后的勝者能夠獨得百萬大獎。
最終,來自上海的49歲選手郭一民奪得了冠軍,來自河北的年輕選手沈祎智聰則是回球下網屈居亞軍。
雖然頗為遺憾,但沈祎智聰賽后的發言仍然顯得非常大度,“最后本來有機會但是自己打丟了,對手奪冠是實至名歸,沒有什么好可惜的。”
冠軍郭一民也說,一球決定勝負的比賽偶然性很大,“初衷是想來玩一玩,感覺賽制很新穎刺激想來感受一下,賽前也沒想到拿冠軍。畢竟‘一球致勝’偶然性很大,50%看運氣,30%看心態,技術最多占20%。”
算下來,每輪比賽因為只有一球,所以比賽的時間基本都不會超過一分鐘,一路奪冠全部9輪比賽下來,比賽時間總共也不到10分鐘。
而談到準備怎么用這筆獎金,郭一民開玩笑道,“之前他們說要我(如果奪冠之后)請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對于來年的比賽,郭一民表示自己肯定還會參加,有30年球齡和不少業余賽事經驗的他,對于今后的參賽者也提出了自己建議:
“先把100萬獎金撇開,好好打每一個球,把自己平時水平打出來,享受比賽的過程,享受網球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不要想太多。”
“(獨特賽制)就算費德勒來也不一定就能拿冠軍。我自己也是好幾個球都快打到邊線上了,偏一點點也就出界了。”
以球會友才是網球真諦
一百萬的獎金的確吸引了不少關注聚焦,但在參賽的業余選手們看來,只盯著最終的冠軍獎金絕不是一個好心態。
以球會友,感受網球本身的快樂,才是參賽者們來到賽場最直接的目標,正如一位參賽者所說,“回望這段特殊時期,當我終于有機會拿起球拍走上世界頂級球員為之拼搏的大師賽中央場館,比起緊張,我更享受整個比賽過程。獎金在如此難能可貴的機會面前,已經顯得不再重要。”
遺憾未能進入四強的大學生選手李梓豪對記者說,“500多位參賽者,大家水平其實旗鼓相當,這次來也認識了北京、江蘇等地方的朋友,很多朋友能在這里打球,也是一個緣分。”
“參賽最看重的不是高獎金,最主要的就是享受網球給自己和大家帶來的快樂,第二個就是交友,這是比一百萬更重要的。大家也會相互去討論很多網球技戰術的東西,很快樂。”
正是有了這個舞臺,天南地北的網球愛好者有了一個最好的交流機會。
參賽者中,就有58歲的甘肅老球迷,也有和朋友一起自駕700余公里來到上海參賽的山東球迷,同時也有不少仍在上學的學生球員。
奪得冠軍的郭一民也表示,自己一路上也在不停地交到新球友,“至少對手的微信都加了。”
主裁判都執法過上海大師賽
不管是走到了最后的冠軍還是在前期階段遺憾出局,參賽者們一個共同的感受是:賽事的確做到了業余賽事中難以見到的高標準。
除了嚴謹的防疫措施外,賽事本身的各項條件也都是向著頂尖職業賽事看齊——流暢細致的組織、頂級的大師賽中央球場、現場的攝像回放、鷹眼挑戰的機會……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賽事裁判長、知名裁判陸英浩告訴記者,由于是業余賽事,因此不少參賽者其實對于正式比賽的種種細節不甚了解,比如有人發球嚴重失誤,有人不知道怎么挑邊等。
但裁判組的工作依然嚴謹,“比賽執裁過程都是按照職業賽事進行。”
雖然只是業余賽事,但裁判規格也不低,“三位主裁判是上海大師賽決賽的司線裁判,司線中也有一半人參與上海大師賽工作。和久事公司一樣,我們正是希望業余選手能體驗到真正職業賽事的過程。”
“無論主裁司線,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開會時也是特別強調了專注度和準確度等,大家都是認真對待。作為裁判長我也對結果很滿意,體現了團隊的執裁水平和職業性。”
正是賽事種種環節上的嚴謹和高標準,才最終打造了一場能夠讓業余愛好者全身心享受其中的賽事。
22日的比賽結束后,已經有網友開始為今后的賽事報名摩拳擦掌,“今年報名已經秒殺了,明年更要拼手速了。”(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