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制度,集中開展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
各市至少建一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
記者從24日召開的全省推進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建設深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為進一步完善進口冷鏈食品第一道關口徹檢徹控機制,我省決定在全省建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制度,在進口冷鏈食品第一入境點,即山東口岸、目的地市或縣(區、市),設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集中開展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
棗莊市山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經營冷鏈食品的商場監督檢查,確保新冠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李宗憲報道)
從當前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形勢來看,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的風險長期存在、不斷加大,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為此,經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同意,《關于嚴把進口冷鏈食品第一道關口設立集中監管專倉 開展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的工作方案》(簡稱《方案》)近日印發。
按照《方案》,各市利用已有的大型冷藏冷凍設施,結合實際需要,至少建立1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經市指揮部同意,進口冷鏈食品數量較大的縣(區、市)也可以建立集中監管專倉。各地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應于12月1日前建成并運行,最遲不得晚于12月10日。
通過山東口岸或外省口岸(包含外省企業)進入山東且未在口岸環節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進入目的地市設立的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集中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
各市將組織市場監管、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組建駐倉監管組,確定專職人員,實行24小時駐倉監管,具體承擔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日常監管工作。
《方案》在口岸防控機制、專倉運行機制、出倉流通措施、專倉保障措施、全程防控防護、明確部門職責分工等方面都制定了具體措施,要求加強集中監管專倉全流程運行管理,周密做好進口冷鏈食品入庫組織、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貨物出倉等工作,規范使用“冷鏈三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貨物清單》《口岸進口冷鏈食品消毒記錄證明》或《××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出倉證明》)和“山東冷鏈”電子銷售憑證,嚴格駐倉監管人員和作業人員疫情防控。
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允許出倉流通,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和冷庫單位將對進口冷鏈食品涉及的運輸車輛、從業人員全部登記在冊,實行閉環管理,運輸車輛、人員信息隨進口冷鏈食品同行,實現全程可追溯。沒有“冷鏈三證”或者“冷鏈三證”不全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能進入山東境內生產、銷售、使用。
各市縣相關部門將加大對生產、銷售、餐飲服務、運輸、冷庫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于不落實提前24小時報備、不配合集中監管、不進入集中監管專倉檢測消毒、不使用“山東冷鏈”、不索證索票、不分區存儲、不亮碼銷售,以及不執行全省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的其他行為,一律停業整頓,公開曝光,納入誠信體系,實施聯合懲戒;致使疫情擴散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記者 趙小菊 通訊員 陳萍 報道)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