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怎樣才能填平老年人與時代之間的“數字鴻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央行等部門作出回應。
央行:對拒收現金主體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懲治
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將全面開展拒收現金集中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工作。通過暗訪、巡察等方式開展摸底調查,建立違法主體名錄庫,進行重點跟蹤,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及公眾關注度比較高、影響范圍比較大的一些拒收現金主體,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懲治。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移動設備延伸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國家衛健委:不能把健康碼作為出行唯一憑證
【國家衛健委:不能把健康碼作為出行唯一憑證 鼓勵為老年人開設無健康碼通道】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2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不能把健康碼作為出行唯一憑證,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驗。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憑有效身份證件或紙質證明等替代查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場所為老年人開設無健康碼通道。(記者王琳琳、戴小河)

醫療機構便利老年人掛號繳費等人工窗口將保留
【便利老年人掛號繳費等人工窗口將保留】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2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醫療機構提供了掛號、繳費、打印檢驗檢查結果等自助服務,便利了廣大患者。但對不熟悉或不會使用自助服務的老年患者,也帶來諸多不便。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老年人在智能技術面前遇到的困難,要求現場掛號、繳費、打印檢驗檢查結果等服務,醫療機構要保留人工窗口,還要配有導醫、志愿者、社工為老年人服務。(記者戴小河、王琳琳)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