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品牌建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媒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城市IP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媒體需要積極發掘和傳播城市品牌的價值,為城市品牌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甚至通過自身的力量為城市品牌的建設提供更多機會和資源,最重要的是需要與城市品牌步調一致共同成長,共同推動城市發展。本文分享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深度參與城市IP建設的案例和經驗,展現媒體與城市品牌共進共贏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城市IP;城市品牌建設;媒體經驗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定位于“數字城市的先行軍、智慧城市的引領者”,以“技術+運營+服務”特色模式,構建智慧化生態,串聯起千萬級用戶。多年來,深耕“智慧政務”“智慧工會”“智慧體育”“智慧文旅”“智慧公益”“智慧社區”等數字城市細分領域,打造了“全民健身一張圖”“青島制造媒資庫”“青島手造產業地圖”等多個城市級平臺,承辦了“青島手造節”等城市級品牌節會,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創新案例、全國新聞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等榮譽。
高規格舉辦城市級品牌活動 打造文化活動IP
為深入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方針,積極響應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手造”推進工程,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在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率先在全省舉辦高規格城市級手造節會。自2022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兩屆,范圍由青島擴大至膠東經濟圈,通過手造節會、數字賦能、融合宣傳、模式創新等方式,助力培育手造特色優勢產業,擦亮“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城市級文化品牌。
活動方面,策劃了五大系列40余場活動,手造大展、手造創藝大賽、“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LOGO標識和宣傳口號征集活動等亮點紛呈,實現了全年有活動、個個有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打造的手造產業融媒傳播平臺,獲評國家新聞出版署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建設的青島手造產業地圖、青島手造街平臺,鏈接了千余手造藝人和企業,助力銷量提升130%,賦能手造從業者實現資源對接和經濟效益提升;宣傳方面,全媒體宣傳報道500余篇(條),全網總傳播量超1200萬。此外,還發起成立了膠東手造產業聯盟,匯聚膠東經濟圈城市的行業協會、高校以及諸多手造知名企業等,致力于膠東手造文化傳播及產業發展;發起了“手造課堂牽手校園”項目,探索創作培訓、社會實踐等手造融入校園的新方式,由對口手造技藝指導老師把非遺文化、手造技藝帶到學生身邊,促進手造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以節會為媒,搭平臺、聚智慧、引資源、賦動能,廣泛鏈接了膠東經濟圈各城市、各行業的優質手造產業資源和優秀創意,匯集了手造藝人、企業、協會、高校等精準人群,活動規模、參與企業、受眾影響和傳播覆蓋、消費拉動等關鍵數據均創新高,節會的影響力、傳播力、滲透力等再上新臺階,實現城市級節會品牌影響力賦能,傳統文化創新發展賦能和手造產業現代化發展賦能。
此外,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借由連續兩年承辦青島手造節這一城市級品牌節會的契機,鍛煉了從整體創意方案、具體項目策劃到線上線下活動執行的全案策劃執行能力,內部搭建起手造產業資源庫、手造街·非遺傳承人資源庫等數據庫,外部建立了涵蓋行業協會、高校、名企等領域專家學者的產業聯盟,提供專業智慧支持,為后續開拓品牌領域業務、升級品牌全案服務等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聚焦產業建設城市級平臺 打造垂直平臺IP
10月24日,在2023中國·青島時尚體育產業大會上,青島市首個政府主導的數字化、信息化體育平臺項目“全民健身一張圖”正式發布。該平臺由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開發,是全市重點建設的12大數字應用場景之一,包含23個功能模塊、六大服務體系,集體育資源、公共服務和體育產業為一體。
通過平臺,全市3000處場館、1萬處場地、5700處全民健身站點,以及市區兩級體育協會、俱樂部信息盡在掌握;全市 8萬件公共體育設施一物一碼,市民掃碼即可一鍵報修;體育業務辦理實現“一網通辦”,有效掌握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公益活動情況、各體育協會俱樂部相關情況,以及各區市專業運動員注冊及輸送管理情況。打開平臺,只需指尖輕動,體育大數據“一屏盡覽”,將體育資源“送”到家門口、體育指導“送”到面前、體育賽事“送”到身邊。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方面,體育消費習慣正從以往的重視物質體育消費到更為注重精神體育消費轉變,這種轉變促進體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助推體育產業進入轉型升級期;另一方面,健身休閑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健身休閑市場逐步成熟,體育健身休閑業迎來高速發展期。產業政策持續向好、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消費模式加速更新、內需體系趨向完善等種種因素,都在為體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緊抓體育行業轉型升級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城市垂直領域品牌平臺建設,通過“政府指導、媒體助力、企業協同、全民參與”模式,匯聚各類相關要素,融合管理、服務、消費、信息等多種功能,為城市垂直領域產業、企業、品牌、消費等強力賦能。
深度參與城市級項目 打造智慧建設領域項目IP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為青島市總工會提供智慧工會平臺全案策劃運營服務,智慧工會平臺已實名認證會員160萬人,數量位列全省第一,累計舉辦線上普惠活動10000余場,總瀏覽量超2000萬人次“線上送清涼”“健步行”等創新活動受到全國總工會、省市委領導充分肯定,平臺運營取得全省第一、全國第四的好成績。
通過深挖職工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探索“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新模式,讓智能化服務精準觸達。設置入會轉會、智慧維權、心靈關愛等33個服務模塊,職工可以“一端全享”;借助數字化手段,將服務和關懷覆蓋到職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職工專屬網上購物平臺吸引近200個商家入駐,上架商品2000余個,各類優惠獲得廣泛好評,包括中石油優惠券、網約車充電大禮包、生日蛋糕券,以及就業服務“云招聘”、困難幫扶“云申請”、婚戀服務“云牽手”、典型選樹“云投票”等等。
在開發建設方面,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優勢,把握城市級項目數字化建設需求,進行深度開發與建設,打造大數據平臺和用戶服務平臺;在服務方面,充分發揮多年不同項目服務積累的全案服務經驗,提供定制化、個性化性運營方案,并及時進行服務升級,提供優質服務體驗;在產品方面,緊密結合大項目深度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生產創新性、智慧化產品,助力項目挖亮點、塑模式、打品牌;在宣傳方面,充分發揮媒體影響力優勢和資源優勢,策劃執行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進行立體化、矩陣式傳播,放大項目的社會效果。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青島以打造城市級品牌IP為載體,由宣傳策劃服務向智庫級服務轉型,深度融合媒體資源、政務資源、行業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釋放多行業用戶資源能量,推進城市與品牌的共進共贏,實現城市能量與品牌能量的完美融合,為合作伙伴、行業發展、數字城市建設等賦能。(趙振宇)
參考文獻:
[1] “新聞+服務”重塑媒體品牌的實踐路徑探析——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生活節”為例[J]. 張長虹.社會主義論壇,2023(08)
[2] 周曉燕.淺談紙媒的活動品牌拓展及其價值.大陸橋視野.2016,5.
[3] 主流媒體品牌建設的基本要求、態勢重塑與發展路徑[J]. 王鳳翔;張夢婷.,2022(24)
[4] 智慧融媒體內容傳播的運營體系構建淺探[J]. 高師昕.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02)
[5]蘇雪菊.“策劃塑品牌活動促經營”是傳媒發展的好“抓手”[J].活力,2019(16).
[6]梁喜愛.淺談地級市電視臺品牌活動策劃——佛山電視臺品牌活動策劃的成功之道[J].視聽,2018(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