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鹵鮮海鮮腌制技藝”起源于清代中期,主要流傳于膠東地區,是膠東沿海漁民發明并傳承的獨特方法,已有數百年歷史。
“一鹵鮮”是膠東民間口語,即用鹽稍微“鹵”一下鮮魚使之不變質并保持一定鮮度的海鮮腌制技藝。在民國《青島東魯日報》中便有記載“本商埠湛山一擼鮮魚滋味甚佳”。
01.
一條魚一把鹽傳承百年腌制技藝

張恕玉,出生于1957年,是中國烹飪大師、魯菜名廚,也是“一鹵鮮海鮮腌制技藝”的傳承者和發揚者。

他從基層做起,逐漸成為備受尊敬的青島名廚。張恕玉認為,真正的美食往往回歸最簡單的元素——一條魚,一把鹽,這不僅是餐飲之道,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02.
創新工藝與產品
注入時代新活力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魚鹽比,張恕玉進行了無數次實驗,最終摸索出一套低鹽咸魚腌制工藝,不僅申請了國家專利,還注冊了“一魯鮮”商標。他的創新使得這項傳統技藝能夠適應現代機械化生產,讓更多人享受到這一美味。

張恕玉的目標不僅是在國內推廣“一鹵鮮”,還希望將這道源自青島的地方美食推向世界舞臺。為此,他創制了“一鹵鮮手撕鱸魚”等特色菜品,這些菜品迅速風靡省內外,成為各大酒店的招牌菜,并被山東省商務廳評為“齊魯名吃”。此外,一魯鮮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青島市最具創新力企業之一。

03.
多方保護支持
共寫非遺新篇章

近年來,市南區文化和旅游局積極挖掘并支持像“一鹵鮮海鮮腌制技藝”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振非遺傳承人信心,推動非遺產業化發展。“一鹵鮮海鮮腌制技藝”于2017年入選市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018年又成功列入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一鹵鮮海鮮腌制技藝”不僅是一種食物處理的方法,更承載著青島乃至整個膠東地區的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作為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正在通過張恕玉這樣傳承者的努力,繼續書寫屬于它的新篇章,讓這份香飄百年的味道繼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