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2月1日訊  “整個中國的產業界正在實現萬物感知、萬物連接、萬物智能,這可能是接下來5至10年的中國產業非常重要的主題。” 11月28日,人文財經觀察家、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秦朔在青島舉行“2020年智能制造交互峰會”上如是說。“萬物智能,互聯共生”是當天發布會的主題。
“我們要趕緊從消費互聯網應用邁向產業互聯網的創新,發揮數字競技隊對產業的賦能作用。”秦朔表示。作為產業互聯網最核心的部分,工業互聯網不是一場單純的制造業變革,而是一場打通了制造和消費的社會互聯網變革。這場變革需要怎樣的數字競技隊?
在正在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青島,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產業實踐,為當天與會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天,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還作為首個中國企業獲頒了 “德國工業4.0大獎”。在專家們看來,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搭建了用戶參與、全流程可視化、鏈接全鏈條的生態,彰顯了中國制造的信心。

用戶全流程參與彰顯中國制造信心
“獨創、單創式的工廠正在被共創、共享式的新的工廠所代替。”當天上午,與會專家在參觀了被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專家們紛紛表示,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全球首批“燈塔工廠”之一的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顛覆了對制造的想象,是離用戶最近的工廠。
秦朔表示,在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生態化、全鏈條的協同已經真正實現了,用戶不僅可以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在和用戶有關的節點都可以向用戶開放接口,從外網可以登錄實時觀看制造和監測環節的各項性能指標,這是需要制造企業巨大的信心。
全流程可視化,讓用戶全程參與產品的生產制造,這也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是讓德國咨詢機構埃非索中國區總經理王利萍印象最深的地方。
為表彰海爾智家互聯工廠智能制造實踐成果,埃非索中國區總經理王利萍現場頒發“德國工業4.0大獎”,這也是此獎項自2013年設立以來首個獲獎的中國本土企業。
“當時我們把工廠的現場情況反饋給德國團隊討論評估結果。德國專家團隊很震驚,他們表示,這在技術層面不是很難的,但是就算是在德國有優勢的汽車、機械等行業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于走出這一步,這是展現出海爾對于品質的信心。”
現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現場頒發認證,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為代表的海爾智家三家工廠均達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標準四級水平,為目前行業最高等級。
目前,在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云平臺上,已接入用戶超過300萬家,接入網器超過170萬臺,處理數據超過1000TB。云平臺15分鐘即可接入一個新品類,用戶可根據家庭、辦公等不同場景提出個性化設計需求,在后期使用時45分鐘提前故障預警,預測準確度高達8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企業變成平臺是未來的產業模式
“工業互聯網提供了一種提質增效、提升精益化效率的可能性,但關鍵還是思維的變革。”秦朔表示,“中國開始出現了類似海爾、華為等生態化的平臺,為利益相關方提供了能夠放大杠桿化核心能力的土壤,未來中國的產業模式很有可能是企業慢慢變成了平臺。”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表示,萬物互聯的目的就是讓人的體驗更好。
為了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海爾空氣網搭建平臺,掀起了一場景和生態的變革
“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向完美迭代的場景。”海爾智家生態平臺副總裁、空氣產業總經理王利介紹,海爾空氣網將物聯網、5G與產業結合的廣泛應用下,開啟社會化空氣網的建設,在家庭空間、公共空間、移動空間里搭建鏈接全生態、全生態要素的社會空氣網,不僅能夠打破行業的邊界,倒逼基層技術的進一步創新,更能夠給行業帶來以空氣為對象的場景變革,開啟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建設,通過創“空間重生”,賦能千行百業。
“場景和生態是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的最大優勢,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樣板示范。” 原阿里首席架構師鐘華在交流中提到,中國制造一定要實現跟消費端、供應鏈端以及網絡生態間的協同,才有可能真正幫助中國去在制造領域上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有豐富的場景,有豐富的訴求,需要企業以更加全局的視角去設計一個架構和運營體系,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推進。
以大型建筑中應用的物聯高效機房場景為例,不僅是空調本身,海爾將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跨品牌接入云端,保持所有網器的最佳節能狀態。用戶在設計、生產、驗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內,隨時在線找到相關專家和服務人員。
抓住工業互聯網的時代機遇
海爾中央空調的實踐正在向行業輸出引領的成果。當天,全球首個物聯網中央空調應用標準由中國信通院、中國家電院、海爾中央空調、華為、中國移動等聯合發布,將對外開放物聯網平臺體系架構及全場景空氣解決方案。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院長曲宗峰介紹,這個標準除了提出傳統的智能運維、智能節能、智能用電之外,已經把智能預測和智能自演進、自進化納入作為指標性的要求,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支撐,把對通訊層、感知層甚至運營管理層、數據管理層等要求都寫在標準里面。
“這意味著這個領先性的領跑者標準出現會帶動整個行業的升級,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水平。”曲宗峰表示,在這一這標準背后,海爾探索的模式,可以把產業鏈的下上游、生態鏈上很多環節都被打通,使所有的上下游的企業同時被賦能,為消費者創造了更大的價值。“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制造型企業從原來的關注產品到了關注人、關注用戶,通過大數據的管理、程序迭代實現優化之后,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層次個性化的需求,產業鏈也可以自生長、自進化,技術標準的拉動作用會使整個產業都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在當天的主題演講中,秦朔以一個一組問題作為結語,他說:“工業互聯網會帶給我們充滿想象力的大時代。問題是我們自己能不能在這個時代抓住機遇?我們有沒有肩膀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這是一個時代之問,而以海爾中央空調為代表的中國制造的實踐,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來說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程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