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日訊 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在北京舉行。萊西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活動并現場領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獎牌,這是今年全省唯一獲此獎牌的縣級城市。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近年來,萊西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青島市決策部署,圍繞“1+5+4”目標體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創新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建設大青島北部綠色崛起的典范之城,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正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強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

萊西市按照“生態崛起,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控煤、抑塵、整治揮發性有機物,印發技術導則,精準治污,推進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和夏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實施差異化管控,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2020年整改揚塵問題267個、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32個,治理工業爐窯16個,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項目19個。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狠抓嵯陽河超標整改,實施加密監測并建立超標預警機制,排查溯源、防治并舉,保障斷面穩定達標。聘請專業團隊對14個青島市級以上考核斷面進行調研論證,編制《萊西市流域主控斷面水質調查分析和改善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印發實施《萊西市農村級“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萊西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萊西市“千噸萬人”水源地專項整治方案》,整改突出問題。嚴格執法,綜合施策,實現生態環境質量與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2020年1-10月份空氣質量優良率86.5%,同比提高15.7個百分點,其中PM2.5、PM10均值分別下降19.2%和12.5%;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15個,達標村達167個。
強化生態與產業融合,構建 “兩山”經濟體系
以綠色思維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因地制宜推廣立體式農業循環模式,建設了聯合國“中國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及山東省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打造了店埠胡蘿卜、馬連莊甜瓜、院上葡萄等多個知名農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建設了農業部第一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打造農產品加工青島“國際會客廳”。瞄準休閑農業,實施鄉村旅游精品打造工程,結合大沽河生態治理打造大沽河沿岸萬畝采摘園,結合九頂山礦山修復打造精品葡萄酒莊,打造鮮多多農場、山后韭菜等生態循環休閑智慧園,農業“新六產”實現深度生態化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引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管理,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樣板,建設了綠色、生態、高新的工業體系。培育壯大了一批以生態、科技、金融為引領的新興產業,打造了北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夏格莊鎮裝配式超低能耗及綠色建筑產品生產示范產業基地;航空文化小鎮\基金小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并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圍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培育名單,為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休閑旅游引領綠色發展。2015年、2019年萊西連續舉辦了第二、三屆世界休閑體育大會,樹立了萊西休閑體育之都的形象。大力推進“樂在萊西”全域旅游品牌培育,深化旅游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積極布局以休閑旅游、休閑體育、休閑食品、休閑養生、休閑文化“五位一體”的休閑產業體系。2019年萊西被授予“世界休閑卓越城市”榮譽稱號。
推進“兩山”轉換,打造亮點工程
因地制宜,廢棄礦山變精品葡萄酒莊園。2008年引入外資,依托院上鎮九頂山安山巖礦山廢棄礦坑,按照“廢棄礦山為核心區建設葡萄酒莊,周邊區域輻射發展葡萄種植”的思路建設九頂莊園,形成集葡萄培育種植、葡萄酒生產、文化展示、旅游接待、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精品葡萄莊園,帶動周邊村民種植葡萄2000余畝,人均增收2萬元/年。

以九頂莊園的有利條件為基礎,院上鎮規劃建設15000畝“中國院上—葡萄小鎮”,打造集葡萄產業示范、鄉村休閑旅游、高端田園度假等于一體的一站式國產精品葡萄酒旅游產業集群,項目被列為2019年青島市“突破萊西攻勢”特色鎮示范工程項目,為引領生態產業化發展樹典范、激活力。
鄉村旅游美村富民。水集街道產芝村毗鄰萊西湖,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生態環境極佳,淡水魚 “全魚宴”享譽膠東;傳統村落擁有名人故居、古樹、古跡等資源。充分利用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培育休閑采摘、開心農場、溫室大棚、鄉村民宿、淡水魚宴等休閑生態旅游產業;利用文化資源優勢,挖掘1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建成文化特色一條街,修建“四合院”民俗博物館,打造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9000多元增長到18000多元。
多元結合,“貧窮大洼”華麗變身生態經濟強鎮。歷經50余年的水利整治、生態涵養成了2萬畝姜山濕地,成為兩屆世界休閑體育大會主賽場之一,優美環境吸引了北汽新能源、國軒高科等大批優質投資。立足于獨特的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在姜山濕地周邊全力打造了山東省首個基金小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入駐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超過600家,擬募集基金規模超過1300億元,通過基金導入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項目50余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