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從市南區獲悉,今年以來,市南區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稟賦、貿易企業集聚、金融產業基礎優勢,通過在供給鏈條上做優航運、在需求鏈條上做大貿易、在衍生鏈條上做強金融三個方面精準發力,全年新增3A級以上物流企業7家,5A級物流企業數量和A級物流企業總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余家,行業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加快打造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聚焦整合資源、營造生態,提升航運物流業帶動力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在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發布《市南區促進“雙招雙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20條》《市南區惠企服務12條》,今年以來,累計為各類企業兌現獎勵資金3.8億元。加強對航運物流業的定向招商、資金配套、人才引進的靶向支持,促進航運服務企業、國內外知名功能性機構以及“航運+貿易+金融”等復合型平臺企業發展,特別是對新進入、新升級的3A級以上物流企業給予更大獎勵,全年新增3A級以上物流企業7家。目前,全區擁有航運服務企業3000余家,約占全市的70%,5A級物流企業數量和A級物流企業總量均居全市第一。
二是突出企業培育,增強產業競爭實力。加快招引高端項目,聚焦世界500強和全球行業領軍企業,著力引進企業總部、大型電商總部、區域總部、服務中心和營運中心,吸引山東港口集團科技總部、日日順國際供應鏈等一批海陸空運物流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全年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余家,行業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整合資源培育龍頭,支持規模較大物流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聯盟、聯合、參股等形式對中小型物流企業進行整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開瑞物流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供應鏈,營銷網絡輻射10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港口,營業收入實現翻倍增長。鼓勵中遠海運、中外運等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業務整合,中遠海運(青島)有限公司升級為中遠海運集團區域總部、中外運山東公司升級為中外運華中區域總部。前三季度,市南區以航運服務企業為主的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三是加快業態升級,提升輻射帶動能力。針對傳統物流企業“小散弱”問題,鼓勵物流企業加強研發、科技投入,大力發展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業態,支持啟德物流、金巴赫等開展海外倉建設,借助中歐班列、中亞班列等拓展國際供應鏈業務;鴻亞潤達智慧物流“可信倉”項目投入使用;高陽物流在海鐵聯運、海空聯運方面取得業務突破。借鑒深圳經驗,在全市道路普貨運輸行業推廣無車承運系統平臺,推動無車承運中心項目加快建設,為全市1萬臺重型柴油貨運卡車免費安裝OBD系統,營業收入增速達到400%以上。支持中外運華中公司“箱滿艙”“箱滿路”,格蘭德青島市跨境貿易大數據應用等平臺建設,助力航運企業品牌化發展,青島海程邦達供應鏈成功獲評國家5A級物流企業,成為市南區首家民營國家5A級物流企業,經營規模迅速壯大,1-10月營業收入增速達到44%。
聚焦提升業態、升級發展,夯實金融業硬實力
一是優布局,持穩統籌發展的“平衡線”。按照“全域統籌,多點發力,縱深推進”的原則,持續推進“一園一街一路”三項工程,全面優化區域金融發展布局。實施科技金融產業園建設工程,在青島動漫產業園、軟件園區域,發揮好金融科技類企業的引導作用,加強金融資本與科技產業有機結合,推動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青島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等科技金融機構發展,加快形成互促互動的良性格局。實施青島金融街升級工程,加快推進海天中心、綠城深藍中心等300萬平米高端載體建設,以海航萬邦、中鐵中心、華潤中心、青島財富中心等高端樓宇為重點,優化金融產業鏈條,建設“高端財富管理綜合服務示范區”。實施中山路區域金融復興工程,發揮航運服務機構集聚優勢,引進和培育船舶融資租賃、海洋保險等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金融業態,打造金融業發展“新引擎”。
二是抓重點,扭住項目建設的“生命線”。圍繞打造全業態金融產業體系,全力抓引進、擴增量。在繼續推動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發展的同時,大力引入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新型機構,支持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跨境貿易、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領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航運金融,與中國銀行、太平保險等金融保險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定制航運類企業金融保險產品,已確定10個金融產品、21個保險產品。新增意才證券、亞太財險等60余家優質金融機構和企業,新增備案私募基金55只,金融業占GDP比重達21.1%。
三是強融合,凝聚推動發展的“合力線”。設立“海洋產業基金”,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推動金融機構與航運、貿易企業融資對接,幫助24家企業獲得貸款13.04億元,為5家企業提供應急周轉金2500萬元,區內直接融資規模突破200億元。完善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功能,新引進上海期貨交易所入駐,持續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助力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加快轉型發展,德才裝飾順利過會,成為全省首家建筑裝飾行業上市企業,海程邦達已向中國證監會提報上市申請,積成電子進入青島證監局輔導備案,高校信息等3家企業進入山東省科創板首批培育庫。
聚焦搭建平臺、做大做強,提升貿易集聚牽引力
一是大力發展航運貿易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依托遠洋大廈建設市南區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完善交易、物流、信息等集成服務功能,打造現代航運金融貿易服務平臺。搭建航運貿易金融信息網絡平臺,實現政策新聞、產品服務、資源服務、企業服務等四大功能,涵蓋新聞資訊、政務辦理、金融產品、招商項目信息、會員交流合作、企業征信查詢、企業咨詢、會務場地預定等16項細分服務,采用產品定制化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體系。成功舉辦青島市港航專業委員會主題論壇等各類高端航運活動23場,參會人數1100人,新引進中挪未來科技等航運貿易企業11家。
二是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落實各級穩外貿發展政策,對沖疫情擾動影響,為250余家外貿企業兌現專項扶持資金、出口信用險補貼資金、展會補貼資金等6400余萬元,全區排名前十的重點外貿企業有5家實現增長,其中開創食品、勝大商貿等外貿企業實現出口額大幅逆勢增長。全力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問題,持續爭取提高貿易企業信貸額度,依托青島海關區塊數據鏈分享系統協調金融機構加快貸款審核,聯合金融機構舉辦“關稅e貸”外貿企業融資需求對接會,為德龍瑞豐、青建商務等重點外貿企業提升授信額度3.15億元,助力企業做大業務規模。
三是積極拓展新興市場。著力實施精準幫扶,充分發揮穩外貿穩外資服務企業工作隊的作用,加大對中聯油、萊鋼國際貿易、綺麗集團等重點外貿企業的走訪力度,累計解決企業各類經營難題120個;積極培育外貿市場主體,新增國際貿易主體企業560家。加大以一帶一路地區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組織外貿企業參加相關線上展會,深挖新興市場需求發展潛力,全區進出口額排名前三十的重點企業在東盟地區進口額達到 22.7億元,同比增長65%。(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文/圖)
責任編輯:喬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