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露今(青島農業大學 學生)
“天吶,那個女生的腿也太細了吧!”
“對啊,再看看我,這就是我和美女的區別吧!從今天開始,我要戒掉晚飯。”
“對!我們要改變,帶著饑餓入睡是成為美女的開端。”
以我在上學路上偶然聽到兩個女孩子的談話開端,我想這樣的方式會更加富有生活氣息些,也想告訴大家定義美、追求美這件事情離我們的生活一點也不遠。相反,它已經嵌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追求美的時代,也沒有哪個時代是不追求美的。我們對美的事情總是無限包容,因此我們都想變得更美,想要在嚴苛的社會中獲得一張快速通行證。追求美從來不是一種罪過,可是當我們所追求的“美”讓我們感到極度焦慮與痛苦時,這種“美”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呢?
2020年11月17日起由趙薇發起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開播,引發大眾對“外貌焦慮”的激烈討論。其中有兩個鏡頭令我印象極深刻,第一幕是女主人公結束同學聚會回到家坐在鏡子前卸下花費3個小時精心打扮的妝容、脫下華麗的禮服、取下絢麗的假發,她開始看著鏡子問自己,女孩子一定得瘦嗎?一定得白嗎?一定得又瘦又白嗎?打開視頻的彈幕,我不禁瞠目結舌,整個屏幕充斥著如下的評論“這個女演員臉太寬了、她的妝容太夸張了吧、花了三個小時打扮就成這樣?真搞不懂她的審美、女孩子本來就應該又瘦又白啊,這樣才好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又瘦又白”成為了我身邊衡量美丑與否的唯一判標。羅馬神話中的美神維納斯擁有結實的身體和清晰可見的肌肉線條,既不是瓜子臉也不是櫻桃嘴,甚至沒有了手臂。但世人依然稱其為美神,象征著愛與美的化身。大家認為維納斯是美的,是因為維納斯代表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維納斯的形象是典型的沒有被扭曲的審美觀念改造過的正常健康的成年女性形象。沒有打著節食減肥的口號,沒有為了迎合他人的口味而改變自己。
影片的第二幕場景是她回憶到自己曾去整形醫院的經歷,推開診室的大門,她說:“大夫,我想墊墊鼻子,然后調整一下眼間距,再瘦瘦臉。”大夫仔細端倪著她的臉說:“你很美啊,鼻子雖然不算挺但塌得很俏皮,臉型不是瓜子臉,但配上你的五官顯得剛剛好,要自信啊,小姑娘。”女主角哭笑不得,反問了醫生一句:“不是漂亮的女孩才會自信嗎?”醫生沒有再給出答復。這一刻,這句話仿佛不是在對醫生拋問,而是在對屏幕前的我,還有千千萬萬的女性。我們該如何去界定漂不漂亮呢?單憑社會主流審美的風向標嗎?我想不是這樣的,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雎曉雯,這個來自陜西的中國姑娘,有著狹長的眼睛和小麥色的皮膚,不少網友對她外貌的評價不過平平無奇四個字,甚至說她長得很奇怪。但是就是憑借這股獨特美,她踏上了超模的舞臺。2011年,雎曉雯被外媒《New York Magazine》評為秋冬季的十佳新人,順利闖入國際網站models十佳模特新人排行榜,位居第一,2016年首次登上了維密大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便是打破我國主流審美的一種表現。金馬獎影后春夏曾說:“若是抹去了個人的獨特性,那么茫茫宇宙中,我們之間又有什么分別呢?但就因為你是你,你只是你,才會有那么多人愛你。”是的,天底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片葉子都有屬于自己的紋路和歸宿。人活一世雖很難做到完全不顧他人的想法而活,倒也不必完全墜入別人的判標中。至于追求美這件事更是一樣,保有自己獨特的美、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美,是不易的。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缺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我們自己身上也從來不缺少美,希望我們去發現,去看見。同時建立屬于自己的審美體系,去看待世間或優雅或肆意的美,去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美。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