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4日訊 鄉村興則國家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作為西海岸新區的“菜籃子”、“糧囤子”,“十三五”以來,大場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打好鄉村產業、生態、組織、人才、文化和改革六大攻堅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了大場力量,成為西海岸新區乃至全市鄉村振興大軍中的一抹亮色。
黨建統領,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當前,村莊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空心率高是青島農村面臨的普遍問題,村莊后繼無人、治理乏力等問題日益凸顯。面對新形勢、新矛盾,如何改變現狀,推進鄉村有效治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今年以來,大場鎮持續強化抓黨建就是抓全局的意識,全年圍繞落實省市區“重點工作攻堅年”決策部署,研究實施了“六爭”攻堅行動,即以黨建為統領,全面實施“黨建爭強、項目爭速、產業爭先、鄉村爭富、服務爭優、治理爭效”六爭攻堅,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大場鎮黨委書記夏鵬介紹,大場鎮通過“夯實一條主線,建強兩支隊伍,聚焦三個提升”方面推動黨建,以黨建為統領促進鄉村振興。首先,堅持從基本制度落實、基本工作流程規范抓起,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基礎這條主線。其次,注重建強支部書記隊伍。堅持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機關干部中選拔培養支部書記,先后為8個后進村配齊支部書記,村莊結構優化調整后,新任17個新村和1個城市社區黨委書記中,致富帶頭人和機關干部占比達到70%以上,為新村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聚焦三個提升方面,大場鎮大力提升村級組織建設水平。此外,大力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典型引路,以南辛莊黨支部為例,該支部帶領群眾發展草莓產業,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30多個村發展草莓種植,連續5年舉辦草莓采摘節,2020年“線上草莓節”成為新名片,支部獲評“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大場鎮以黨組織為紐帶,成立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初步形成以鎮黨委為核心、管區黨委為主體、各基層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統領、多方共治”社會治理格局,全鎮2年以上信訪案件全部化解,獲評青島市信訪工作“三無”鎮街。
產業引領,加強鄉村振興集聚區建設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前提。今年初,西海岸新區印發“2020年1號文”,再次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首次提出加快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建設。這是新區強化鎮街發展職能的新舉措,也是新區鄉村振興的新“打法”。“鄉村振興,實質是解決人員流動的問題。鄉鎮上聯城市、下接農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向鄉鎮布局產業項目,既能讓本地農民留得住,又能讓外來人口‘流’進來。”大場鎮黨委書記夏鵬介紹,大場鎮深刻領悟新區打造產業振興集聚區的精髓和真諦,把集聚區作為“牛鼻子”,轉換打法,重點突破,成效斐然。 大場鎮專門規劃打造了占地3000余畝的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布局智能制造、食品加工、電商物流三大產業片區,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工業提質增效。目前,總投資1.05億元的三泰環保科技項目已取得土地,預計年內實現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的易蓓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在落實土地指標,供地前期準備工作已有序展開;總投資7.3億元的中糧山萃樹果深加工、佳一生物科技、貝爾曼寵物食品3個市區重點項目本月全面竣工;威爾馳、和福記、普陽機械等骨干企業通過產業轉型、生產線升級和廠房改造,實現動能轉換。集聚區計劃年內新增用工崗位500個以上,新增稅收1000萬元以上,帶動農民增收2500萬元以上,打造產業振興新高地。
此外,大場鎮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方面不斷發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又一個有力抓手。大場鎮發揮吉利河和白馬河“兩河”流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特點,配套規劃了1.2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覆蓋保子埠、蔡家村、王家屯等13個村莊。轄區新布局了供銷集團大場農業產業園、創惠富民葡萄種植基地等8個200畝以上特色農業園區,全鎮累計流轉土地達到6萬畝,流轉率達到75%。同時,積極搭建易蓓電商物流園和大場果蔬交易市場線上、線下兩大物流平臺,初步建成集生產、加工、集散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生態提升,環境大整治扮靚美麗鄉村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關鍵詞是“補短板”。大場鎮正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讓農村更美。大場鎮扎實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提升行動,建立“日巡查、日通報、月考核、年獎懲”工作機制,實現“查、改、評、考”閉環處理,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清理“三大堆”約500處,垃圾40余噸,亂堆亂放約1600處,清理排水溝約2萬米。科學推進垃圾分類,在全鎮建立93處生活垃圾投放點,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聚焦重大項目征遷,對各村私搭亂建、殘垣斷壁現象進行專項巡查整治,累計拆除村內私搭亂建近200處,整改殘垣斷壁50處,村莊面貌顯著改善。
大場鎮黨委書記夏鵬介紹,除了完善各種硬件配套,讓村莊更迷人,大場還把“特色美”作為打造農村美的重要抓手。“我們重點強調農村的自然質樸美,各村彰顯自身優勢和特色的美。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基本原則,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讓農民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獲益者,鄉村振興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收入大幅增長,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改善,當地居民鼓起了“錢袋子”,村莊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當前,一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正在大場鎮逐漸建立健全;一幅“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也正在青島大地上書寫鋪展;大場正在努力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夏乾峰)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