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提到文創,人們往往會想到冰箱貼、蓋章本、明信片等琳瑯滿目的商品,但在青島還有更能讓游客大開眼界的創意產品,這些看似小巧的物件,卻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記憶與獨特魅力。
如今,青島文創產業已邁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制定并實施多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文創產業帶動文旅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設計與創新能力的推動下,青島本土文創品牌覆蓋了從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藝術品的多元品類,實現了從產品化、品牌化到IP化的跨越式發展。
今天起,跟隨觀海新聞的視角,一起去探索青島文創的奇妙故事!
四月的青島,繁花爛漫,夏日的腳步越來越近。在青島街頭,隨處可見手持文創雪糕打卡的游客,五四廣場、棧橋、大學路網紅墻等1:1復刻的微型地標仿佛被施了魔法,讓人們既驚嘆于造型的巧妙,又沉醉于細膩豐富的口感,多了一份旅途中與城市互動的浪漫體驗。

地標建筑“變身”舌尖美味
青島的文創雪糕花樣繁多,眾多品牌紛紛推出以青島地標性建筑為原型的雪糕,為青島代言。比如以棧橋回瀾閣為原型的雪糕,其造型逼真地還原了回瀾閣的建筑特點,讓人在品嘗的同時,仿佛能感受到百年棧橋的歷史底蘊。

來自云南的游客孫女士在品嘗青島文創雪糕后,興奮地說道:“這次來到青島,最讓我驚喜的就是這些文創雪糕!我最喜歡的是棧橋回瀾閣造型的雪糕,它的造型逼真到令人驚嘆,每一口都能讓我想起游覽時的美景和故事。”
文創雪糕與傳統冰棍的差異可謂天壤之別,其成功密碼深藏在模具設計的精妙之中。以青島大學路網紅墻雪糕為例,這款爆款產品雖銷量火爆,其制作工藝遠比想象中復雜——既要實現建筑轉角的三維立體呈現,又要復刻琉璃瓦的細膩肌理,更要通過漸變著色技術還原朱墻經年累月的厚重質感。巧妙的設計,讓文創雪糕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成為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據悉,開一個雪糕模具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成本,但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文創雪糕在夏季成為游客們的“心頭好”。不僅如此,文創雪糕的巧思還體現在諸多細節之處,其雪糕棍被精心設計成書簽的樣式,上面印刻著富有深意的短語,既可作為獨特的旅游紀念品,又為這抹甜蜜增添了一縷濃郁的文化氣息。

文創雪糕設計師團隊歷經數十次配方與模具的迭代調整,方才實現建筑神韻與食用安全的完美平衡,讓承載城市記憶的方寸雪糕,真正成為可品嘗的文化符號,為消費者帶來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小紅樓美術館主理人孟繁榮提到:“青島作為一座極具魅力的旅游城市,擁有眾多極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筑。這些獨特的建筑不僅承載著青島的歷史記憶,也為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當下,年輕消費群體對文化IP的認同感顯著提升,帶有城市記憶符號的文創產品,正逐漸成為文旅融合的新趨勢。”
意式冰淇淋的“青”式叛逆
在大鮑島休閑文化街區,一家意式風味冰淇淋店將青島特色融入其中,推出4種獨具青島風味的冰淇淋,將青島原漿啤酒、嶗山白花蛇草水、嶗山可樂、青島老豆腐等經典味道巧妙融入,每一口都散發著青島文化的獨特魅力,將創新轉化為舌尖上的文化符號。

“第一次吃到原漿啤酒味的gelato,它將啤酒的醇厚與冰淇淋的甜蜜相結合,在品嘗中感受到青島獨特的啤酒文化。在舌尖上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與啤酒的深厚淵源,這種體驗非常獨特。”沈陽的代女士告訴記者。
據店長介紹,店內經常有來自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游客,他們對青島本土特色口味的冰激凌很感興趣,對口味贊不絕口。這種融合了青島海洋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冰激凌,也給本地居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店內正在考慮推出更多結合青島元素的創意甜品,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游客需求,進一步推廣青島的美食文化。

文創雪糕,這充滿創意的甜蜜,已然化作城市的一張名片。青島的文創雪糕品牌,以匠心獨運的設計與精雕細琢的工藝,將“地標雪糕”打造成了一幅幅流動的風景畫。每一根雪糕,都仿佛在訴說著青島的動人故事,用一景一韻勾勒出青島文旅的獨特篇章。它們不僅豐富了游客對青島景點的感官印象,更成為拍照打卡時的甜蜜伴侶,讓每一次分享都成為對青島故事的深情講述。
統籌策劃丨魏巍 孫飛 陳海芹
記者 | 王亞楠 王逸群
視頻丨閆曉陽
設計丨李玉琳
責任編輯 | 張慕鑫
觀海新聞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