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5日訊 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順利,老百姓才會更支持、更歡迎。今年來,西海岸新區人社局不斷提高社會保險業務網上辦事和就近辦事的力度,創新網上經辦服務機制,暢通“掌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三位一體服務渠道,為參保單位和參保職工提供全業務、全流程的線上服務和線下就近辦理服務,全力打造“社保十分鐘服務圈”。
就近辦,社保業務下沉基層
“以前辦理很多社保業務,都必須到社保大廳窗口才可以,坐車來回得2個多小時,費時又費錢。現在家門口就能辦,真是方便。”日前,家住濱海街道的市民陳女士,在家門口的人社服務中心僅用幾分鐘就辦好所有續保手續后,連連感慨服務的便捷。

“我們通過縱向延伸、橫向聯通,積極推進社保服務觸角向基層一線延伸,把經辦大廳搬到群眾的家門口,把銀行網點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社保服務‘窗口’,最大程度滿足群眾辦事便利化需求。”區人社局社保中心黨委副書記李德來告訴記者,具體實施時,銀行網點接入社保業務系統,銀行工作人員可通過社保業務系統實現自謀職業保險的參保登記、參保查詢,社保繳費、參保證明打印、社保卡制作等業務功能;利用智慧社保,由大廳客服經理引導群眾用手機和電腦等掌上終端辦理社保簽約及繳費,減少群眾等待、聚集等現象的發生;銀行大廳設置社保服務專區,配備業務能力強的咨詢員和專管員,幫助參保人員填寫有關表格,為參保人提供更改繳費檔次、增減險種等更細致、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社保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梳理優化單位和個人社保業務流程,指導鎮街、村居做好下沉業務的管理和服務,并在具備服務網絡、設備和專業人員的銀行中開通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征繳、居民養老征繳等社保經辦業務,打通服務企業和群眾“最后一公里”,最終實現虛擬辦公和實體業務、線上和線下并行運行的經辦模式,加快形成“區、鎮街、村居”三級社保經辦網絡格局,打造便民服務“社保十分鐘”服務圈。
同時,區人社局下發《關于加強社會保險網辦業務培訓指導的通知》,對網辦業務提出具體要求,23個鎮街和7個商業銀行已全部派工作專員參加培訓。截至目前,共培訓1000余人次,基層服務質效得到有效提升。
掌上辦,“不見面”服務很貼心
今年年初,從西海岸離職回到濰坊老家的王女士,想把自己的社保從西海岸轉回濰坊,當她在網上辦理社保關系轉出時,怎么也想不起業務辦理密碼。當王女士想回西海岸辦理時,疫情阻斷了辦理路。

“您不用專程來西海岸辦理,我把您拉入微信群,上傳您的資料,我來幫您線上辦。”區社保中心工作人員趙鋒在電話中向王女士介紹著業務線上辦理流程。加入微信群后的王女士,通過在線視頻聯系上趙鋒,身在濰坊就辦完了該項業務,王女士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第一時間優化調整了網絡服務功能,擴充業務網上經辦隊伍,通過微信工作群多次對所屬部門新增網辦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網辦流程培訓,并設立了電話咨詢服務專區,來電咨詢由專職人員負責接聽答復,”李德來告訴記者,“目前一般社保業務都能進行網上辦理,昨天來大廳群眾50余人,今天截至目前15人,明顯減少。”
記者了解到,該局建立了多個社保服務微信群,它們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掌上辦公室”,在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合力解決基層社保問題,發布社保新政策、社保業務辦理流程,對群內企業、群眾進行政策的宣傳、普及。“自從開啟了‘微辦公’,到社保大廳辦理業務的人員也由去年末的日接待咨詢業務人員1000余人次、抽號辦理業務600余人次,下降至現在的每天接待辦事人員咨詢300余人次、抽號辦理業務300人次,下降達70%左右。”李德來說。
網上辦,優質服務增效能
“以往每年到了社保資格認證時間,都要去社保中心辦手續,每次少說也得花上大半天時間,經常會耽誤自己的事情,現在通過手機在家里就能即時認證,十分方便。”退休后在家照顧孫子的丁大姐對于區人社局實行的“刷臉”認證感受格外真切。
原來,根據相關政策規定,領取社保待遇人員每年要進行一次領取資格認證,在規定時限內完成資格認證的人員方可繼續領取社保待遇,否則將暫停發放,以防止待遇冒領和基金流失。為了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區人社局在讓大多數待遇領取人享受大數據靜默認證的基礎上,積極推行“青島智慧人社”手機A PP社保待遇領取資格人臉識別認證便民新舉措,領取社保待遇人員可通過手機遠程進行臉部識別,在家中就可以輕松完成自助認證,整個過程不出幾分鐘,大大節約了認證時間,提升了認證體驗,確保了養老金的及時領取。
下一步,該局將繼續把居民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從細微處著手、貼心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效能,打造為民、便民、利民的人社服務平臺,提高市民幸福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李可金 韓潔)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