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了一個淘寶小店,最近總是收到刷單的廣告,說如果我開直播,可以幫我做流量,粉絲可以買,成交量也可以買,還說現在很多直播都這么做,你們應該關注關注!”近日,早報熱線82888000接到一位讀者的舉報電話。觀海新聞記者隨后調查采訪發現,在直播界,刷量買粉簡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也顯示,直播帶貨成為了消費者負面投訴的重災區。尤其報告直接點名了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等明星、網紅主播,將直播間圈粉“刷單”、流量造假、售后服務無人買單等問題暴露在了大眾視野面前。
調查
刷量賣家數量大套餐多
“直播間固定人氣,穩定接單。帶掛固定人氣0.3一個人頭。包月半價,僅限老客戶,誠信經營細水長流,要的是回頭客。VX:xxx??”“接各種直播人氣業務:抖音直播人氣,淘寶京東天貓等直播人氣,直播真人互動評論??”進入早報讀者薇薇(化名)所在的這個名為“抖音快手直播人氣”的QQ群聊中,類似的廣告不斷刷屏。調查過程中,記者以想要購買抖音直播人氣的理由加入了多個相似的群聊,并選擇了幾位賣家私聊。
“你好,想刷抖音直播人氣,什么價格?”“15元一百。”“那直播間的播放量呢?”“3塊錢1萬?!边@名昵稱叫做“AA”的賣家快速報出了價格?!叭藲夂筒シ帕坑惺裁床煌??套餐都包含什么內容呢?”
在記者表明自己是第一次購買,不太了解之后,這位賣家爽快地向記者進行介紹,“直播間播放量、觀看數、點贊數這就是字面意思,人氣是用來掛榜的,提高直播間在榜單上的排名,此外還有真人互動評論、加入主播粉絲團等不同的項目,有真人刷單也有機器刷單,根據你的需要。”
隨后,記者又同樣咨詢了其他幾位賣家,得到的報價也都相差不大?!澳惴判?,我們的服務肯定是沒問題的,經營很長時間了,都是回頭客的。”一位賣家這樣說。
不光直播的流量可以刷,抖音上自己拍的作品也可以刷數據。賣家“AA”還向記者推薦了70元、199元、398元等價格不等的抖音熱門推薦套餐?!吧蠠衢T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點贊量、播放量、評論量,我們可以進行一對一服務?!?/p>

有的賣家在網上公開叫賣(手機截圖)。
揭秘
刷量為的是“面子”和“身價”
為何刷量造假行為如此普遍?觀海新聞記者發現,根本原因是利益誘惑太大。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國內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從2017年190億元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4338億元,2020年預計規模將達9610億元。數據造假,單價看起來很低,可分攤給不同主播,其中利潤不容小覷。有媒體曾統計過,國內已有超過1千多家的各類刷量平臺,其中流量頭部每月流水超百萬元,相關從業者在百萬級。
“感覺現在玩直播的主播中,幾乎都存在這種買人氣買數據的情況,我自己也買過,包括掛榜人氣啦、抖音粉絲數啦、直播點贊啦等等,根據不同情況的需要?!苯衲?2歲的阿萌是一位有著兩年多直播經驗的主播,她向記者透露,這已經成為業內“默許”的現象了,而且這種情況很多并不是主播自身的行為,也會有經紀機構或直播公司操作。她表示,其中“刷量”主要包括兩種,一是刷直播間的觀看量,以及互動量、點贊量等,算是“面子工程”,能夠展示藝人或網紅的人氣;二是對于帶貨主播來說,去刷產品銷量,這背后原因有的是為了完成合同約定,有的也是為了維持住主播們的“身價”。
“無論是頭部主播還是剛剛開始直播的新人,大家都想讓自己的數據變得更好看。對于新人來說,只有直播間的人氣增加了,才會有更多人關注到你,從而獲取更多的流量和粉絲,對于帶貨主播,更是如此。”阿萌說,“其實現在,直播這個圈子里水也是挺深的。直播行業的繁榮讓越來越多人想要加入這個圈子里,尤其看到很多主播大V粉絲數那么多,直播一次就賣出那么多東西,都很羨慕,殊不知其中的水分。雖然說這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在自欺欺人罷了?!?/p>
說法
直播造假就是欺詐行為
觀海新聞記者調查中發現,對于數據造假的情況,許多平臺也都制定了相關的公約或規定。例如《抖音網絡社區自律公約》中明確規定“用戶不得使用任何非正常手段獲取包括但不限于粉絲、播放量、評論、點贊等虛假數據。平臺致力于打擊站內買粉買贊等對數據進行作假或虛構等作弊現象,一經發現此類行為,平臺將嚴格進行處罰?!辈⒈硎荆瑢τ谶`反本條規定的,抖音平臺將刪除違規內容,并對相關用戶提出警告;對于屢次違反規定或造成惡劣影響的,平臺將關閉賬戶,并向有關管理機關報備;對于涉嫌違法犯罪的,平臺將及時把有關內容和線索向公安機關提供,并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
除此之外,平臺也逐漸加大了對直播刷量的打擊力度。據了解,抖音11月10日回應,稱今年8月至10月已查處封禁刷粉等作弊賬號28萬,封禁刷人氣作弊賬號92萬,希望用戶發現此類現象及時舉報。快手則表示將通過技術手段全鏈路布防,對于刷人氣、刷單行為進行發現和監控。
北京大成(青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文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播數據造假肯定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本質是對潛在客戶和粉絲的一種欺詐行為。直播平臺也有義務對此進行監管。“平臺有義務去保證直播行為的公開性和公正性,這些刷單刷量行為的產生也是因為監管不夠到位。”王文濤表示,假如平臺因為技術能力不足,主動審查有難度,可以設立用戶舉報投訴機制進行被動審查。“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行業,目前還沒有太多有針對性的政策規定,現在慢慢地大家都關注到這一問題后,肯定會去做一些明確、細化的規定。”王文濤認為,網絡直播作為一種快速興起的行業,亟需要相關部門予以引導與規范,只有這樣才能讓網絡直播行業健康地成長。

刷量賣家向記者介紹價格(手機截圖)。
延伸
網信辦出手整治直播造假
針對直播數據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11月13日發布《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明確規定,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遵循社會公序良俗,真實、準確、全面地發布商品或服務信息,不得有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等行為。規定各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教育培訓、聯合檢查執法等工作機制,協同開展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平臺履行主體責任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平臺開展專項督查。直播營銷平臺對網信等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和調查,應當予以配合。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也分別就相應行為程度做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平臺須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定期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賬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要探索建立科學分類分級的實時動態管理機制,設置獎懲退禁辦法,提高甄別和打擊數據造假的能力,為維護誠信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對點擊量高、成交量虛高、“打賞”金額大、業務類別容易出問題的直播間,要建立人機結合的重點監看審核機制,跟蹤節目動態,分析輿情和原因,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導向偏差和問題。(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