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故鄉
資源的寶庫,人類的家園

人類探索海洋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人類通過測量水深、記錄風向和潮汐
了解海洋

19世紀中葉
人類開始進行多學科環球考察
20世紀60年代
設計建造專門的海洋科考船成為各海洋強國的選擇
?啟建“東方紅”
櫛風沐雨,負重前行
新中國決策者以前瞻性思維布局海洋
在國民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
高教部毅然開啟“東方紅”船建設項目

△1964年7月,建設中的東方紅船
1965年
新中國第一艘
2500噸“東方紅” 海洋調察實習船
交付山東海洋學院
在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的57位專家中
有38位在“東方紅”船上接受過系統訓練
占總人數的68%

△“東方紅” 海洋調察實習船
從1965年交付
到1996年退役
“東方紅”船整整運行了30年
肩負開拓海洋科考事業重任
伴隨第一代海洋科技工作者成長
“東方紅”成為奠定新中國海洋科考事業的基石

△“東方紅”船開展科研調查
?從“東方紅”到“東方紅2”
浩海求索 破浪前行
1992年
在國民經濟并不富裕的情況下
國家教育委員會重點立項建設“東方紅2”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1995年底交付青島海洋大學
成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科考船

△建造中的“東方紅2”船

△1995年7月15日,“東方紅2”船下水
截至2018年
“東方紅2”船共承擔各類重大科考項目和學生海上實習實踐項目299個航次,在航6710天
培養各層次學生3萬余人次

△“東方紅”船與“東方紅2”船
近10年來
平均年在航近300天
是國際上利用率最高的科考船之一
作為母船
在南海布設潛標觀測網持續運行近8年
成為國際上組網規模最大、運行時間最長的潛標觀測網
構建了全球首個馬里亞納海溝綜合觀測網

“東方紅2”船運行20多年
始終堅持海洋人才培養和服務于國家戰略
成為我國重大海洋科學考察項目的主要承載者
調查區域拓展到兩洋一海
在海洋強國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從“東方紅2”到“東方紅3”
國之重器 向海圖強
50多年海洋科考積淀
讓中國海大擁有追求更高目標的堅強自信
經略海洋,走向深藍
探索和解決海洋科學重大、前沿問題
確立我國海洋科考數據成果的國際話語權
培養世界一流的海洋創新人才
引領海洋科學發展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和人類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
帶著這些美好的愿景
“東方紅3”船建造計劃孕育而生

△建造中的“東方紅3”船2013年教育部立項建設
經過6年艱苦卓絕的努力
2019年5月30日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
“東方紅3”
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起航

△2018年1月16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下水暨命名儀式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舉行
“東方紅3”船的自主創新研發
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
集多學科交叉、多技術集成和多工程應用
等眾多領域研究成果于一體
多項設計思想與建造工藝為國內外首創
注入了中國海洋大學幾代海洋科學家、教育家、工程技術專家在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領域中積累的半個多世紀的經驗和智慧

△機艙

△CTD室

△儀器集中控制室
“東方紅3”船投入使用以來
已經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科考任務
獲得眾多突破性成果
充分顯現出我國新一代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的建設能力
集中彰顯了我國海洋科技和教育業已達到的水平和綜合實力

△浮標布放作業
山海滄桑,初心如故
從“東方紅”到“東方紅3”
變化的
是海大園的人和故事
不變的是
海大人“崇尚學術,謀海濟國”的價值追求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邁向百年征程的中國海洋大學
必將乘風破浪,奮勇搏擊
譜寫更加壯麗的藍色華章!
這就是中國海洋大學
從“東方紅”走向星辰大海的故事!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新聞中心 視頻/吳濤 李曉萌 圖/ 劉邦華 吳濤 文/ 劉蒞 通訊員/左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