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7日1版

踏上開放“再出發”節點 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
開放帶來機遇,競爭促進發展。“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
上海、深圳,皆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標桿城市,巧合的是,兩城今年都踏上了“再出發”的歷史節點: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兩個重要時刻,當代中國釋放出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強音。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當前,青島的發展正到了全面發力突破的重要時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之重任,要求青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充分發揮港口門戶城市作用。省委、省政府要求青島做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重任前所未有,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面向未來,不負重托,青島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學趕先進,開啟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城市發展就是要敢于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去年春天伊始,這座“青春之島 創業之城”志存高遠,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主動加壓,自我鞭策,鮮明提出“學深圳、趕深圳”,至今已派出四批共607名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和企業家,全方位學習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經驗,城市的精氣神為之一振,發展活力充分釋放,創新創造加速涌現,構建起“南深圳、北青島”的全新格局。
今年,不平凡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青島不等不靠,再次甘當“小學生”,戰略性對接上海現代服務業,選派干部到上海專業實訓,在牽手上海、學習上海、融入上海中,找準拓展“大循環、雙循環”開放格局的“金鑰匙”,搶抓機遇的能力更強,順勢而為的勁頭更足,發展生態被深度激活。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站在地球儀前思考,用世界眼光、全球胸襟,錨定航向,以上海和深圳等先進地區為榜樣,青島必須進一步強化開放意識、樹立開放思維,全面對標,同頻共振,找準發力點,實現新發展。
要積極服務開放大局,堅持國際視野,提升對外開放新境界。緊緊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帶來的重大機遇,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深入推進“雙招雙引”,建設好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國際客廳”和央企“國際客廳”、山東城市會客廳,加快推進與日韓地方經濟合作,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要深化更高水平開放,充分發揮青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加快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提高“兩區”干部“三化一型”的素質和能力,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建設的經驗做法,用足用好進博會平臺,不斷深化拓展對外交流合作。
要將產業開放作為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不斷集聚全球優質資源要素。瞄準重點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產業鏈集聚優質資源,用資本的力量助推創新創業。青島先后發布了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100個“未來城市”場景,給深圳企業提供了廣闊合作空間,也促進了項目合作。“學深圳、趕深圳”以來,青島和深圳企業家合作投資的項目達到138個,到位資金達到了432.7億元。要繼續發揮青深企業家聯誼會等商協會的重要作用,讓更多企業、企業家參與到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和創業城市建設中來,從而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城市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要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就要搞活“關鍵的人”。持續選派干部赴深圳體悟實訓、赴上海專業實訓,創新路數和打法,匯聚發展勢能。把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源源不斷輸送到青島,落地生根,甚至輻射山東,增強青島的龍頭引領作用,助力膠東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青島干部不僅要爭創國內一流,而且要敢于到國際上去比較、去競爭,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要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在新一輪更高水平開放中成為開路先鋒和排頭兵。
放眼中國改革開放宏闊的坐標系,深圳引領了珠江流域的開放發展,上海引領了長江流域的開放發展,在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階段,青島必須成為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發揮開放引領作用。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青島的開放大勢已來,正誠邀全球“合伙人”,共同演繹高水平開放精彩故事!(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