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1日訊 歷經四年的培育、栽種,平度市東閣街道喬家村、潘家村、寶店村等村莊外原先荒蕪貧瘠的丘陵山地,而今一片蔥綠,漫山遍野栽植上的長勢喜人的榛子樹,正式進入了采摘期。這是平度東閣第一次出產榛子,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采摘、看稀奇。
“這方圓三百多畝地,原本全是一片荒山,石頭砂土多,種糧食等農作物,白白出工沒有收益;種大櫻桃、蘋果等高效經濟作物,又澆灌不上水,一直是這些村莊的一樁‘愁事’。”平度市東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王開業介紹說。
四年前,原本從事綠化苗圃行業并獲得極大成功的張麗,難以舍棄自己心中的“田園情懷”,經過多方考察,看好了榛子的種植效益,從東閣街道喬家村、潘家村、寶店村流轉下了三百畝山地,成立了“豪邦麗達農業發展公司”,開始了她的榛子種植之路。
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糖纖維等,具有降低膽固醇和防癌功效,并且還是人體所需礦物質的很好來源。隨著我國民眾生活水平提高,養生概念的興起,榛子一類的堅果有著很廣闊的的市場前景。種植榛子,一般三年才能掛果,七年達到盛果期。每年三月下旬開花,四月底結果,八月上旬成熟上市。剛剛采下的是鮮果,陰干幾天后,鮮果外皮脫落,就成為了干果。
“我種下的這幾百畝榛子樹,去年剛剛掛果,產出的榛子比市場買的明顯更香,口味更佳。到盛產期后,這片榛子樹畝產干果在800斤左右,按每斤20元價格出售,一畝地純收益將達1萬多元。”承包了這300畝荒山、并一口氣簽訂了30年合同的張麗,而今談起堅果種植頭頭是道,并且對未來市場前景,充滿信心,“當前村民對榛子種植還不太認可,我打算通過我承包山地、進行種植、獲得收益,來帶動周邊村莊更多村民加入進來,一起發家致富,如此不僅綠化了荒山,增加了村民收益,更讓荒山變青山,讓青山變金山。”
去年榛子園剛剛掛果,僅產出2000多斤,以30元一斤的價格出售鮮果,游客貪圖新鮮,在很短時間內搶購一空,這讓張麗大為振奮。今年大約產出1萬多斤,有前一年口碑積累,吸引來了更多的游客,還有不少客戶前來洽談購買,已然能夠做到收支平衡。
前三年開挖荒山、打井、種植、管理,張麗在這片荒山中投入了近600萬元。當前常年雇傭五六名村民,農忙時候需要雇傭20多人,管理這片榛子林,每年僅人工費支出就要20多萬元。
“俺與村里的幾個老伙計在榛子園上班已經3年了,每天工資110元,就是除草、澆水,工作也不累。像俺們這個年紀的人,是很難找到這么好的打工機會。”東閣街道西丁家村村民、現年67歲的張禮堂感激地說。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群眾長期穩定增收,進而安居樂業。而像張麗這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專業精英人士,無疑是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圓滿成功的堅實基石。”王開業說。( 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劉軍增 )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