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布會。(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情況。
“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確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構建起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技術技能人才。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就向各位來介紹相關的情況。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五位,也代表了教育管理部門、學校、企業方方面面,他們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云鋒;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海口旅游職業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趙金玲;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鄔柏兒。下面,首先請陳子季司長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
陳子季: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來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也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們職業教育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三五”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些情況。大家都知道,“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把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健全辦學體制、完善育人機制、提升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全國職業院校一共有1.15萬所,在校學生有2857萬人;中職招生600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高職招生是483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大概有3.2億人次。回顧“十三五”這五年,我們感覺到職業教育發展主要有五大亮點:
一是最大的貢獻,就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確定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單獨種類的教育。這個重要定位,一方面,是對職業教育的重大理論貢獻,明確了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對于擺正職業教育的地位,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社會和個體發展的能力,以及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發展戰略意義,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理論;另一方面,這一定位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和實踐意義,明晰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聯系和區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利于職業教育系統更加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也進一步探索和完善職業教育獨特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
“十三五”時期,以類型教育為基點,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圍繞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類型特色,堅定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二是最大的突破,就是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總的來看,職業教育學校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在大幅提升。具體講,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特別是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準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在橫向融通上,主要是建立普職融通、產教融通、校企融通、學歷教育和培訓融通、師資融通、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融通等方面。
三是最大的進步,就是職業教育邁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制度標準上,建立了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協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1996年頒布的《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大綱、中等職業學校公約,規范德育工作。進一步完善了“五位一體”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這里面包括了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還發布了中職專業368個,高職專業779個,本科層次職教試點專業80個,修訂并發布了347個高職和230個中職的專業教學標準、51個職業院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136個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啟動實施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實訓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在協同育人上,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覆蓋1000多個專業點,惠及10萬名學生和學徒;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健全企業參與制度,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我們還依托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近60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
在“三教”改革上,也就是教師、教法、教材改革上,我們連續舉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遴選公布232門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203個職業教育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發布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和七門課程標準,遴選4000多種“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四是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了1200余個專業和10余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于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制定實施了《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快培養制造業緊缺人才。
在服務區域發展上,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推進“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面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分校(教學點)63個,共同組建職教集團(聯盟)99個,就業技能培訓14萬余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余人,創業培訓2.3萬余人。
在服務脫貧攻堅上,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于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一人學廚、全家脫貧”的幫扶培訓項目。“十三五”期間,我們共創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261個。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率已經超過90%和40%,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的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主要服務“六穩”“六保”,這個擴招也是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五是最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在向產業開放上,配合國家發改委培育8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構建了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我們還成立了1500個職業教育集團,3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確定150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
在向企業開放上,組建了56個行業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遴選了73家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絕大多數是行業的龍頭企業、“小巨人”企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參與企業有2200多家。在向世界開放上,我們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的聯系,有400余家高職院校與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成立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高職院校“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魯班工坊”,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十四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職業教育戰線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對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總目標,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待轉化成為職業教育戰線“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謝謝!
續梅:
感謝陳子季司長,下面請鄧云鋒廳長介紹山東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有關情況。
鄧云鋒:
各位媒體朋友們,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山東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建設情況。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以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入選全國首批職教改革成效明顯省份。今年初,教育部和山東省政府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創新高地。一年來,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山東落實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我們建立了12項制度機制,出臺了20個改革文件,啟動實施了495個項目,逐市逐縣制定了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支持、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山東職教高地的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探索了很多路子,為相關全國性政策制定提供了經驗和實踐探索。教育部全文轉發山東關于教師績效工資、職教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件。
一是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到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今年,全省中職招生錄取44.4萬人,比上年增長10.8%,有2.5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錄取44.8萬人,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任務,有2.4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本科錄取線。“職業教育只能招收低分生”難題,開始逐步得到破解。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學校、企業“雙向賦能”。山東14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共有40余項混合所有制項目,拉動了社會投資近百億元,加快構建多元辦學格局。我們建立了產教對話制度,認定142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明確了9項稅收優惠政策,突出“金融+財政+土地+信用”這樣一個組合式的激勵,全省中、高職學校平均合作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4家、268家,校企合作成為常態。山東被確定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省份,濟南、青島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三是改革績效工資和教師招聘制度,建設充滿活力的“雙師型”隊伍。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公辦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水平可以達到所在行政區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5倍;學校對外開展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結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師的勞動報酬,這在過去都是很難的。而且,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專業教師也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我們建立了高水平教師引進“綠色通道”,對業界優秀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方式組織招聘,全省“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60%。同時,我們實施“五權”下放改革,來激發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把研發機構的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全部下放給學校,由學校自主聘用內設機構的干部、自主選聘人才、自主開展薪酬分配等。
四是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做有質量有標準的職業教育。今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山東省作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的唯一賽區,承辦了全國的37個試點賽項。這次改革試點賽探索體現“世賽”理念、開放式、普及性技能大賽新賽制。我們堅持育訓結合、工學結合,組建200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體化設計469個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校企“雙元”開發省級規劃教材,1+X證書試點規模達到13萬多人。按照類型教育特點評價辦學水平,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上半年疫情還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有17萬職教學生返崗支持近千家企業復工復產,體現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擔當。在山東加工制造、現代物流等8大快速發展行業中,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于職業院校。
五是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提升職業教育的開放度。山東10個部門聯手出臺政策,支持職業教育對外開放,把優質資源“引進來”,服務企業“走出去”。現在全省職業院校在國(境)外辦學點43個,每年培訓中資海外企業員工30余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大膽探索、銳意創新,不斷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深化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為確立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趟出路子。我就簡要匯報這些。謝謝!
(來源:教育部)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