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8月11日訊 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搞活青島,是青島市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的“打法”。作為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如何以依法治區為主抓手,合理有效管控政府法律風險,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營造讓企業家和投資者感到舒服的法治營商環境?為改善法治營商環境,市北推出新“打法”!
行政機關負責人既“出庭”又“出聲”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是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可以使負責人通過開庭發現所在部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予以改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北區司法局局長馮書盛說,行政機關負責人既要“出庭”又要“出聲”,積極回應當事人疑問,配合法院的調解工作。通過講方法、想辦法、出解法,最大限度提高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的成功率,有效避免“告官不見官”“出庭不出聲”等現象。
據市北區司法局介紹,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已納入法治政府考核。該局督促各單位將該項工作落到實處,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奠定基礎。
據市北區法院數據統計,今年1-6月份,該法院共開庭審理行政訴訟案件54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均出庭應訴,出庭應訴率連續6個月達到100%。
“打包式”公證服務讓企業“最多跑一次”
8月4日下午,青島四方公證處三級公證員楊玲娜剛從青島地鐵集團的一場招標會議現場回到辦公室,來不及喝一口水,又投入到下一場招標會議的公證材料預審中。“像這樣的招標會議現場監督公證,下半年大概還有120場,幾乎每天都要在現場。”楊玲娜笑著說。
招投標相關公證是一項繁忙的業務。青島地鐵集團的招投標公證需求較多,因此,四方公證處創新服務模式,提供“打包式”公證服務,通過“互聯網+”開展線上預審材料,充分溝通、確認后進行上門公證,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公證服務。
“現場監督公證讓整個招投標過程更加公正規范,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投訴,既有利于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又為企業節省建設成本。”楊玲娜說。
今年4月,市北區“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公證中心”在四方公證處成立,全面開展司法輔助與金融創新業務,為各類航運貿易金融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公證法律服務。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受理公證網上咨詢1200余件次,網上預約308件,網上辦證216件,實現“最多跑一次”公證辦理1000余件。
近年來,市北區加快推行“互聯網+公證法律服務”,通過“指尖辦”“上云端”“掌上通”等線上服務措施,形成全鏈條“智慧公證”新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助力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市北區法院按照 《關于發揮審判職能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服務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提高涉民營企業案件辦案效率,開通“綠色通道”,實行立案、導訴、法律咨詢、指導舉證等“一站式”司法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企業家目前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集中在財產保全、查封、規范執行等領域。”市北區法院院長袁巍介紹,近期,該法院積極走訪商會、企業,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深入了解企業家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4日,市北區法院成立執行和解中心,為企業提供一個解決矛盾的合理空間,推動執行和解,給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此外,市北區法院全面推廣要素式審判,強化類案專審、簡案快審,在房產勞動、家事侵權、商事借貸等領域成立6個速裁團隊,辦案平均天數縮短至69天,效率提高40%。截至目前,該院審結商事案件6861件,標的額達54.8億元。
不僅有春風化雨,還有雷霆手段。市北區法院堅持依法制裁違約、失信和欺詐行為,凈化社會誠信環境,強化企業品牌保護、自主創新,讓誠信者一路綠燈,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截至目前,該法院審理涉及利群集團、中車四方、青啤集團等12大平臺企業案件339件。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