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樂壇新生代集群涌現,解碼“音樂之島”的藝術傳承
樂海啟程,構建“群星引力場”
5月,青島喜訊頻傳:雙簧管新秀夏瑜、古典吉他新秀李明輪、小提琴學子王惟寬三人考入紐約茱莉亞學院,為“音樂之島”的藝術傳奇續寫了新的篇章。
自20世紀80年代呂思清負笈海外以來,青島籍音樂人紛紛踏上了出海征程。從早期的俞明青、李傳韻、劉揚到中生代的劉明嘉、蘇萌、王雅夢,再到新生代的張寧、鄒匯斌、王右等人,載譽歸來的青島籍演奏家相繼成為中國音樂界的中堅力量,而倪郅煒、姚佳訊、裴月鑫等新秀已經在古典樂界取得了佳績。
青島音樂人探索音樂藝術的出海之旅,也是折射中國音樂現代化進程的獨特棱鏡。
隨著一大批音樂人才成熟、回歸,青島音樂事業已經進入“閉環滾動”的新階段:老師們從茱莉亞、柯蒂斯等名校歸來,接著把學生送入頂級音樂學府。這一循環超越了單向輸出的藝術敘事,為觀察中國音樂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樣本。一批批音樂家入職交響樂團、進入音樂學府或者成為獨奏家,將中國元素帶到世界大舞臺上。隨著曾韻、梅第揚等極具突破意義的演奏家打開路徑,中國音樂人才的發展之路更加寬闊。
去年“譚盾音樂周”開幕現場,青島籍古典吉他演奏家蘇萌與巴德四重奏合作,為樂迷演繹了四首披頭士作品改編曲,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從樂迷熟悉的小提琴、大提琴到樂團不可或缺的雙簧管、單簧管,再到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打擊樂獨奏領域,青島音樂家構建起“群星引力場”,在單簧管、古典吉他等領域形成了演奏家集群。
音樂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代代音樂家的成長不止于技藝精進,同時也是文明對話的重要節點,他們在東方審美和世界音樂經典之間構建了文化解碼的雙向通路。
接力出海,代際傳承
5月中旬,著名雙簧管演奏家劉明嘉在朋友圈報喜:他的學生夏瑜考入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成為島城雙簧管領域首位考入茱莉亞學院的“破壁人”。

雙簧管新秀夏瑜。
劉明嘉自身的經歷頗為傳奇,他大學二年級時成功應聘堪薩斯城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成為全美職業樂團中最年輕的雙簧管首席。一年后,劉明嘉再次技壓群雄,在全球近200位競爭者中以三輪拉幕考試全票通過的實力考取了舊金山歌劇院首席雙簧管一職——既是學生同時也是樂團首席,完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挑戰。
如今,劉明嘉身兼樂團首席和音樂學院教授等職務。除了夏瑜之外,他在科爾本音樂學院還擔任青島籍雙簧管新秀周銨騏的導師,青島師徒持續書寫樂壇佳話。

雙簧管演奏家劉明嘉。
20世紀80年代,青島走出了一批弦樂演奏家。而進入新世紀之后,雙簧管、單簧管、打擊樂等領域的青島演奏家層出不窮。劉明嘉認為,這種變遷體現了時代的特質。“弦樂的樂器結構比較簡單,而管樂的樂器構件復雜,非常考驗樂器質量,因而學習的門檻較高。從‘80后’一代開始,中國管樂演奏家逐漸走上國際舞臺,其實,我們當時的管樂教育與國際的鏈接并不緊密。從2006年至今的20年來,中國迅速發展,新生代管樂演奏家的成長環境一點兒不輸歐美同齡人,像是夏瑜這一代人具有很強的國際視野,他們已經是國際音樂人。對年輕人而言,世界已經沒有邊界了。”劉明嘉說。
整合樂壇現狀來看,新生代音樂人面臨的國際樂壇情形已經發生改變。“像我所處的時代是去國外求學,渴望尋找藝術的路徑。而現在的這批孩子是去國外承接藝術傳承,他們身上有著特別優秀的潛質,超越所有的考生。年輕音樂人要扛起大旗,將最棒的藝術知識傳承下去,所以,我們心態上要站起來,站得直。”劉明嘉說。
多元門徑,不拘一格
近年來,“00后”青島音樂家風頭正勁:
單簧管演奏家倪郅煒2023年在美國青年藝術家比賽中獲得青年藝術家組別冠軍,成為該比賽舉辦50年來首位奪冠的中國選手;小提琴家裴月鑫在第29屆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小提琴比賽季軍;大提琴演奏家姚佳訊在2023年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獲得亞軍……

單簧管演奏家倪郅煒。
今年暑期,倪郅煒將參加波士頓交響樂團主辦的坦格伍德音樂節合作項目。“音樂節上,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奏家會來指導我們,鋼琴家王羽佳會來,樂團總監也會來。”倪郅煒接受采訪時表示,“參加音樂節的目的是獲得更加廣闊的知識量,不僅僅是單簧管演奏,還要通過和樂手交流來了解職業樂團的內在。”
去年,曾韻成為“交響樂天團”柏林愛樂的圓號首席——中國年輕人為世界樂壇帶來了驚喜。正在研究生階段的倪郅煒也在考慮加入樂團。“曾韻現象啟發我們年輕人可以跟更有經驗的人同臺競爭,樂團也不會因為年齡去歧視這個年齡段的樂手。考樂團的時候,大家經過初選、復試、1/4決賽、半決賽等考驗,這些都是拉幕模式,評委沒有偏見。肯定是有樂團經歷的人更有經驗,我們只能通過曲目積累來取勝。”作為年輕音樂人,倪郅煒的藝術生活包含曲目學習、藝術節項目和樂團合作,“今年,我沒有參加比賽,我參與了一個明尼蘇達公共電臺青年藝術家駐臺計劃,一直在進行音樂作品的演奏和錄制拍攝工作。”
“95后”單簧管演奏家張寧對青年演奏家有著深入觀察。“今天的年輕藝術家在職業選擇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很多人兼顧教學、新媒體等領域,同時在音樂制作、游戲音樂、影視音樂和演奏等路徑共同發展。一些音樂家在知名樂團中積累演奏和職業經驗,進一步選擇走獨奏家路線,而兼顧獨奏與教學、室內樂、跨界創作的人也在逐漸增多。”張寧本人既是演奏家也是音樂教育者,“相比以往,現在的年輕人更注重個人表達與多維度的發展。選擇哪一條道路更明智,關鍵在于個人是否具備清晰的定位與持續發展的能力。”
集群效應,平視世界
新生代演奏家風格各異,然而,放到青島的背景板上,他們的集群效應也比較突出。像是青島近年來單簧管人才輩出,在著名單簧管演奏家范磊門下,涌現出張寧、鄒匯斌、邢伯男、倪郅煒等優秀音樂人;雙簧管名家劉明嘉門下有周銨騏、夏瑜等新秀;在古典吉他領域,王雅夢、蘇萌兩位青島籍演奏家組成了“北京吉他二重奏”,在全球20多個國家展開巡演,她們與任教于青島耶胡迪梅紐因學校的王右教授都師從于吉他名家陳志。源源不斷的藝術人才鋪陳出青島音樂文化的底蘊,形成了一個個“藝術群島”。
2021年3月,雙簧管新秀周銨騏與單簧管倪郅煒、小提琴裴月鑫、鋼琴演奏家白巖峰組成四重奏,在青島舉行了一場專場音樂會,島城樂迷見證了年輕一代音樂人的風范。如今,這些未來演奏家散布在洛杉磯、紐約、柏林等各個音樂學院里繼續深造。集群之間的交織、碰撞,讓青島的音樂文化迸發出無限火花。
張寧是紐約茱莉亞學院百年校史中首位考取單簧管博士的華人,她現在任教于天津茱莉亞學院、青島耶胡迪梅紐因學校。耶胡迪梅紐因學校今年走出了李明輪、王惟寬兩位紐約茱莉亞學院的新生,校長呂思清也是茱莉亞學院的“學長”。
在張寧看來, “00后”音樂人成長在一個全球信息同步、文化多元開放的時代,他們以自信、平視世界的姿態去學習、去交流。“這些音樂人不只是想成為技術精湛的演奏家,更希望成為在全球舞臺上表達自我、構建對話的藝術家。”張寧說,“當代青年音樂人正站在一個全球對話、文化互鑒的新起點上,他們的‘出發’更像是一種主動出擊,而不是單純地‘補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城市魅力增量
端午節假期,“時光之鏡”影展在艾尚樂汀藝術影城舉行,影展片單包括《神女》《早春二月》《新龍門客棧》等華語電影力作,也有《德州巴黎》《青木瓜之味》《隨心所欲》等影史經典。對于影迷來說,電影生活不僅僅是電影工作者的聚會,一個帶著選片趣味和藝術眼光的小小影展,匯集了安東尼奧尼、戈達爾、侯麥、陳英雄等大師代表作,讓“電影之都”多了一抹來自民間的迷影亮色。
組織“時光之鏡”的八又迷影團隊,在青島深耕藝術放映十余年。得名于費里尼著名的《八又1/2》,“八又”團隊看似松散實則執著,它與電影之都的工業化敘事平行發展,一直保持著影迷身份的驕傲和動能。
類似這樣的小型影展在青島有著多種變體:良友書坊與FIRST影展合作的“主動放映”著重于展映實驗電影的佳作,“意大利電影周”“法國電影周”注重國別電影的放映,而汐空間、青未等藝術空間也有電影板塊的設置。在短視頻成為主流影像入口的當下,花兩個小時跟電影廝守漸漸成為一種絕學,影迷之間更是彼此珍惜。
剛剛落幕的戛納電影節上,中國導演畢贛的新片《狂野時代》獲得主競賽單元特別獎。這部科幻電影講述了舒淇扮演的女子與易烊千璽飾演的仿生人之間的故事,以六個章節展現了從精神世界拆分出來的感官功能和思維。
山東大學教授李巖對科幻電影有著長期觀察。李巖表示:“電影類型或者電影的主題一定要跟當下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科幻是一個典型的工業時代生產關系,而所謂奇幻、玄幻的概念對接的是農業社會對世界的想象,這種想象是輪回的、封閉的、固化的。對于科幻來說,有個最重要的概念叫升級,它跟隨工業社會而來——工業化需要不斷地升級。在工業社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更容易受到科幻的影響,而我們的父輩可能還是基于農業社會生產關系的存在,兩代人之間造成了一個文化斷層。”
在科幻領域,青島電影力量也在持續發力。青島市科幻藝術協會主辦的“科幻星浪獎”今年即將舉辦第三屆,青島科幻導演葛云峰拍攝的《天上王城》也進入后期制作階段。當中國導演的科幻與國際影展的理解力接軌,愈發讓我們意識到科幻電影生產的重要性。對于青島電影產業來說,戛納也可以是電影產能和科幻影響力投射的目的地。
上周,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25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包含了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新經濟競爭力和未來可塑性五大一級維度,成都在各個維度位居前列,連續11年雄踞魅力榜榜首。
成都位居榜首的第一年,正好是趙雷那首《成都》唱遍全國的同一年。從單曲《成都》到帶有戲謔成分的“成都迪士尼”,從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到今年現象級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成都在視聽影像等領域持續貢獻現象級產品。而在榜單上緊隨其后的杭州,文化產業綜合實力長期穩居全國第一方陣,2024年在全世界引發巨大關注的“黑神話”就來自這里。這不只是一款游戲的偶然成功,更是杭州數十年如一日以長期主義精準“滴灌”動漫游戲等數字文化產業的必然結果。
一座城市想要將城市文化產業優勢轉化為吸引年輕群體的“磁極”,需要有馳而不息的創新精神做城市魅力增量,也需要堅定不移做“長期主義者”,唯有此,才能書寫屬于城市的“新一線敘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青島這“藝”年2025文化日志
●6月10日
指月——“風景”的十種藝術闡釋
地點:德昌阿特·V出口美術館1號展廳
●6月11日
“港通四海 煙火市北”青島市美術館館藏油畫精品邀請展
地點:青島市市北區文化館
●6月12日
臺東脫口秀盲盒秀開放麥丨【魔脫喜劇】爆笑脫口秀
地點:魔脫喜劇臺東店
●6月13日
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
地點:青島大劇院
開心麻花爆笑舞臺劇《婿事待發》
地點:青島城陽開心麻花大劇院
青島英文脫口秀English Stand-up comedy
地點:22世紀音樂廳
●6月14日
超燃系列經典電影主題燭光音樂會
地點:西海藝術中心
蒲公英的約定——浪漫燭光音樂會
地點:青島音樂廳
軟柿子樂隊《你好,烏龜》2025年巡演 青島站
地點:青島 Downtown Live
蛤蜊喜劇 | 王粲主打秀《路過銀河》
地點:M23汐空間
●6月15日
鳳凰傳奇「吉祥如意」2025巡回演唱會-青島站
地點: 青島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
孟京輝經典戲劇作品《戀愛的犀牛》
地點:鳳凰之聲大劇院
何廣智領銜-立柱脫口秀
地點:永安大劇院
膠州·脫口秀狂歡夜
地點:膠州市會議中心大劇院
(具體內容及時間以現場為準)
王 雷 整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