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9日1版
攜手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這是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進程中的又一高光時刻。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8日下午,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共同舉辦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推介大會,認真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握指成拳、集體發聲、深化合作,展示區域發展新形象,搭建資源對接新平臺,向世界宣傳膠東、推介膠東。
膠東五市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擁有3200萬人口和3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占山東省的42.2%,占沿黃流域九省區的12.1%。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凝結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擔負著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承載著全省人民關注的目光,驅動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車輪。從今年1月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今年5月省委召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再到目前膠東五市聯動發展,成立30多個合作聯盟、簽署40多項合作協議,膠東經濟圈發展合力不斷凝聚,涌動著噴薄欲出的勃勃生機。面向未來,膠東經濟圈要以此次推介大會為新起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搭平臺、建生態、優環境,積極整合優質資源要素,攜手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必須認清所處的歷史方位,站在全省、全國、全球看膠東,抓住重大機遇,承擔歷史使命,努力讓膠東經濟圈這一北方發展的新引擎迸發出無限可能。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區域、一座城市,都必須清晰地判斷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才能把握住歷史機遇,在時代的激流中乘勢而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提出要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明確提出,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可以預見,“十四五”時期,城市群和都市圈將進入一個更快速度、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推動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依托。膠東經濟圈區位優勢獨特,既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雙節點”;既是山東和沿黃流域的龍頭,更是南北協調發展的重要支點,有基礎、有潛力、也有責任當好沿黃流域的開放窗口。要充分發揮膠東經濟圈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用好RCEP簽署帶來的重大機遇,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擔當起推動活躍黃河流域乃至更大范圍的北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服務新發展格局。
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必須用好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吸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通過膠東、山東“流向黃河”,促進資源要素加速自由便利流動。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政府官員用什么邏輯來干事,是不是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邏輯去思考、去做事,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北方地區將迎來一個“補課式”的較快增長階段,膠東經濟圈首當其沖。今年以來,青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堅決扛起膠東經濟圈核心城市的使命擔當,牽頭建立“3+N”工作機制,促成膠東五市和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召開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雙輪驅動”,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進入快車道。面向“十四五”,膠東經濟圈要實現突破發展,必須放大發展坐標,面向更大的市場空間促進人、財、物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發展生態,圍繞推進開放發展、先進制造、創新創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合伙人,共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紅利,努力在融入膠東、創意膠東中實現互利共贏。
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膠東五市必須做到握指成拳,形成最大合力,才能切實發揮“1+1+1+1+1>5”的聚合效應。青島作為牽頭城市,要發揮好自身平臺作用,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帶頭多承擔一體化的成本,讓兄弟城市優先分享一體化的紅利,提升自身城市能級,引領膠東經濟圈全面構筑發展主體多元、產業生態迭代、營商環境優化、城市服務文化生態支撐保障有力的城市活力生成體系,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能級躍升。膠東五市都是膠東經濟圈的主角,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拿出看家本領,疊加發展優勢,加強溝通、密切協作、主動作為,在一體化過程中協同聯動、一體崛起,真正把膠東經濟圈打造成為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長極,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正孕育著無限希望、無限可能。我們堅信,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膠東五市強強聯合、精誠合作,企業家和創業者云集響應,膠東經濟圈一定會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加快崛起,昂起山東發展的龍頭,成為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更加熠熠生輝。(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