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2月9日13版
加快推進雙千兆工程建設
雙千兆網絡建設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是城市未來軟實力的競爭高地,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青島作為山東省的骨干網絡節點城市先行先試,近期在積極推動“千兆城市”建設,但因缺乏整體規劃組織和配套專項扶持政策,且各方認識不一致,使得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阻礙施工、辦理手續復雜、收進場費等現象。因此,建議我市盡快加強規劃統籌,加快整體工作推進;明確辦法措施,對千兆工程推進過程中普遍發生的站址管道規劃、設備用電接入、機房使用、物業施工配合等難點問題明確解決辦法,簡化手續流程。同時,政府、國有企業應率先開放國有站址資源,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
市政協常委 陳會東
實行農村道路標線“零距離管理”
公路標志、標線是公路必不可少的重要附屬設施,我市目前農村公路總里程11722.3公里,基本形成了暢通便捷的路網體系,但還存在設施欠缺、設置不規范、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建議盡快建立聯席行政村制度,對道路標線實行“零距離管理”。首先將行政村納入到農村公路路政管理體系,以“定人員、定職責、定目標”的管理形式,深化農村道路管理工作。同時,在每個鄉鎮、社區、村莊確定一名路政協管員,協調轄區內的標線管理維護,健全路政管理網絡,確保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市政協委員 牟成臻
設立地鐵“紡織谷”地標站名
青島的紡織產業幾乎與島城建制同步,紡織業既是青島的“母親工業”,也是青島的“城市烙印”,更是青島工業歷史的“文化核心”。國棉五廠原址上打造的“紡織谷”,是傳統紡織廠轉型升級,實現行業嬗變的典型代表,更是青島百年工業文化傳承的最大遺產和寶藏。如今,作為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中國紡織“上青天”文化傳播基地、國家級工業遺產、山東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首批青島城市新地標和網紅直播打卡地,“紡織谷”已名副其實地成為該區域的新地標建筑。地鐵1號線即將于今年年底部分開通。“紡織谷”園區緊靠勝利橋,建議將青島地鐵1號線勝利橋附近的站點命名為“紡織谷”站,以更好地發揮地鐵樞紐的交通便利、地標吸引、人文集聚、生態輻射、旅游開發和市場帶動效應。
市政協聯誼會第七、第八組
推進整體數字化賦能城市發展
隨著數字化對城市賦能越來越顯著,從前分散于各領域的“單兵突進”式的數字化策略,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城市治理的要求。如今,國內一些先進城市提出整體性的城市數字化轉型策略,將數字化轉型變成一種“全方位賦能”方式。建議青島也盡快跳出單純技術手段迭代的信息化“微更新”模式,以大數據深度運用為驅動進行一次“革命性重塑”,倒逼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深刻變革,引領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全面創新,努力打造善政、惠民和興業的現代城市治理新格局。 市民 張先生
制定行業標準杜絕“黑飛”隱患
近年來,一些大型無人機和固定翼無人機廣泛應用于農林播種、植保、施肥、物流、消防、探礦等各個領域,為確保無人機使用安全,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需要盡快出臺。建議青島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盡快組織專業人士,制定無人機飛行培訓、資質審核、安全作業、管理運行等標準,并將無人機愛好者納入相關管理范圍,以減少“黑飛”現象帶來的安全隱患。
網友 時間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