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8日,2025國門生物安全學術交流會暨第七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專項培訓在青島隆重舉行。大會由中國進出境生物安全研究會、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聯合主辦,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支持,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山東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協辦,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醫療物資與醫療合作分會、盈康一生旗下海醫匯與海爾生物醫療共同承辦。
本次大會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指引,集高規格學術交流與務實能力培訓于一體,強化科技賦能與多方協同。國務院原參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副局長葛志榮,中國進出境生物安全研究會副會長孟楊,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等協會領導,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萬方浩、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劉起勇等專家學者,以及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譚麗霞、海爾生物醫療總經理邵松杰等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共研數智‘新’趨勢 筑牢國門生物安全屏障”主題展開深度研討,為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注入了鮮活動力。
2025國門生物安全學術交流會在青島舉行
聚焦國門生物安全,搭建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
國門生物安全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當前全球人員往來和貨物貿易日益頻繁,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跨境傳播風險持續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恐怖威脅等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突顯,筑牢國門生物安全使命重大。
在大會致辭環節,中國進出境生物安全研究會副會長孟楊表示:“數智化浪潮下,構筑國門生物安全人民健康的鋼鐵長城,需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構建監測、預警、處置全鏈條的防控體系,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技術賦能口岸,以更大支持力提升一線海關的戰斗力。”
中國進出境生物安全研究會副會長孟楊發表致辭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認為,國門生物安全是防疫情、守國門、促發展的關鍵防線,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智慧檢驗檢疫技術應用,深化國際合作,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加強人才培養。
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會長張立指出,“以國門生物安全為核心主題,既是落實筑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希望能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守護國門安全貢獻科技與智慧?!?/p>
青島海關總檢驗師李君實表示:“國門生物安全與旅行醫學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需政府、協會、專家及社會各界通力協作?!?/p>
構筑國門生物安全防線,人才是核心驅動力。致辭環節后,由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盈康一生公益基金與中國國際旅行衛生保健協會共同發起的“海關科創菁英領航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聚焦海關公共衛生領域青年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共建海關青年科技創新平臺,加快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打造“產學研用”融合的國門生物安全防控新范式。
“海關科創菁英領航計劃”正式啟動
產學研前沿智慧碰撞,共筑國門生物安全屏障
生物安全涉及新發突發傳染病、新型生物技術誤用和謬用、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重要遺傳資源和基因數據流失等。國家要求,要織牢織密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網絡,強化生物資源安全監管,加強入境檢疫,強化潛在風險分析,堅決守牢國門關口……這些都離不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驅動。
圍繞“共筑科技‘新’生態:構建生物安全體系新格局”議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入侵生物學與生態安全專家萬方浩建議,生物入侵傳入、定殖、潛伏、擴散、爆發,是一個有序的生態學過程,所對應的基礎研究及各個環節采用的行動均不一樣,要將人工智能的技術與方法融入到生物入侵防控工作當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結合全球案例,深入剖析媒介生物入侵的前沿預警與科學對策。他表示,媒介生物監測是公共衛生從始至終的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國家生態學、病原學、抗藥性“三位一體”的監測網絡,助力實現媒介生物傳染病的被動應急轉變為主動風險管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作專題分享
生物防御同樣是國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的重要命題。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姜世金認為,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生物技術用不好就會造出生化武器。他從生物武器角度探討生物安全,講解了生物安全概念與實驗室體系,并通過新冠、非典等案例,分析生物武器潛在威脅,呼吁加強檢測工作。
生物樣本資源,是科技攻關的戰略儲備。在“共創技術‘新’系統:探討生物樣本資源保藏與應用”議題環節,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科學研究院衛檢所所長、外來傳染病預防控制研究首席專家胡孔新重點介紹了中國質檢院輸入性病原微生物監測生物樣本庫的規模現狀,國內外生物樣本庫的現狀,還分享了目前樣本庫在軟硬件建設、質量管理及共享應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樣本庫建設的關鍵要點與改進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教授、生物樣本庫負責人戴蒙以瑞金醫院樣本庫為案例,強調樣本庫的發展依賴認證、運營和基礎建設支撐,凸顯出科技創新對樣本庫建設及國門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教授戴蒙作專題分享
從學術前沿研討到實踐應用分享,從政策解讀到技術創新剖析,與會各方的思想碰撞與經驗交流,無疑為生物安全領域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平臺。未來,行業將進一步加深產學研融合共創,推動生物安全相關領域協同發展,為筑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提升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貢獻力量。(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姜皓文)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