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權30年,在三菱提出和解5年后,備受關注的中國被擄勞工對日索賠事件,近日有了新進展。 12月7日,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被擄山東勞工謝罪賠償金發放儀式在濰坊市高密舉行。記者從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獲悉,山東首批受害勞工完成相關信息核實,30名勞工遺屬將分別獲賠10萬元。記者了解到,在首批獲賠勞工中,青島市膠州和即墨共有10多人。據介紹,這是日本三菱公司向山東勞工支付的首批賠償金,標志著中國被擄勞工對日訴訟活動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

講述
受害勞工遺屬江偉青:
爺爺被擄日本在煤礦做苦力
“小時候總聽父親講起爺爺的事情,只要一說起爺爺,父親就兩眼含淚。”12月9日,提起爺爺當年被擄到日本的事情,今年42歲的即墨受害勞工遺屬江偉青激動不已。
江偉青告訴早報記者,他的爺爺叫江子和,抗戰時期在青島市區擔任巡警員,1942年的一天,突然被日本人擄走。時隔3年爺爺回國后,向家人講述了自己這段難忘的經歷。
江偉青說,當年爺爺被擄走后,和青島許多勞工一起被送到日本一個偏遠的煤礦上做苦力,干了整整3年,期間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受盡磨難。1945年在一個社會組織的幫助下,江偉青的爺爺才輾轉回到祖國。在日本做苦力期間,江偉青的爺爺每天不僅從事重體力工作,還遭到日本企業的高壓管制,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江偉青說,他的爺爺回國后變得體弱多病,在自己父親9歲那年就含淚離世。此后的多年中,江偉青的父親只要想到爺爺在日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十分痛苦。
2018年,江偉青在媒體公布的中國受害勞工名單中,看到了爺爺的名字,他通過各種渠道,將爺爺在日本做勞工的相關材料,通過人權和平基金會遞交給了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沒想到,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很快聯系到了江偉青,并派人到即墨核實相關情況后,將江偉青的爺爺列入了山東首批獲得賠償的勞工名單中。
“青島還有不少受害的勞工,希望他們也早日維權成功。 ”江偉青說。
謝罪
山東首批30名勞工獲得賠償
山東首批被擄勞工獲賠是一件讓人很激動的事情,雖然賠償來得有點晚,但重要的是有了結果。正在濰坊市高密參加發放賠償金活動的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說起索賠艱難曲折的道路,話語間掩藏不住激動。
“登記的勞工需要各種材料信息的核對,大量的工作是為了保證賠償金能準確及時地發放到每一名勞工遺屬手中。山東首批30名獲賠受害勞工中,青島的有10多名。 ”劉煥新介紹,雖然每名勞工遺屬獲賠的數額不多,但更大的意義在于日方“謝罪”,某種意義上這比10萬元賠償金來得珍貴。 10萬元的賠償數額是之前索賠時提出的,關鍵點不是數字,而是對方的一種態度。
記者了解到,今年已經70多歲的劉煥新本身就是受害勞工遺屬,他親耳聽到過無數勞工遺屬的講述,所以一直堅持從事維權工作。劉煥新說,許多參與對日索賠事宜的日方律師年齡漸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妥善解決相關的索賠問題顯得尤為迫切,這也是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秘書長陳丕剛說,為了核實受害勞工信息,他和其他工作人員多次趕到青島膠州和即墨,反復核實受害勞工遺屬相關材料,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登記發放賠償金。此次三菱謝罪、支付賠償金后,30位受害勞工將先行獲得賠償,目前,賠償金已經全部打入指定基金,將在資料核實后陸續發放。
調查
三菱礦業百名勞工來自青島
記者調查了解到,2015年,青島市檔案館從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網站找到一批中國勞工名簿及其他有關中國勞工的檔案,再一次佐證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強擄、殘害中國勞工的罪行。在這批名簿中,三菱大夕張礦業所使用的292名中國勞工中,來自青島地區的中國勞工就有103人之多,多數是從青島被押往日本。
在這份名簿上,三菱財團大夕張礦業所于1944年9月15日、10月17日分兩批接收中國勞工,這些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山東和河北。第一批176名來自青島,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來自即墨的56歲的江秋芳。
“中國勞工被強迫押送日本后,在日本軍警的刺刀下,任由日本企業驅使奴役。在沒有勞動保護措施的條件下,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遭受到慘無人道的折磨。由于過度的體力勞動,中國勞工的體質迅速下降,大批勞工慘死在日本。有學者研究表明,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強征的勞工共有13批,最低的死亡率為7%,最高死亡率高達52%。但是,日本企業編制的中國勞工死亡人員名簿中,竟將遇難中國勞工的死亡原因都歸咎于因病死亡,甚至編造出諸如腳氣、心臟麻痹甚至梅毒等花樣繁多的死因,以掩飾其令人發指的殘害中國勞工罪行。據介紹,早在2004年,青島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曾采訪了24位青島的當年被擄勞工,請這些飽受欺凌的親歷者留下珍貴的口述影像檔案。
進展
明春將在日本舉行追悼活動
根據檔案資料顯示,當年被迫赴日的中國勞工有近4萬人,其中涉及日本三菱的超過3000人。三菱作為知名企業,當年使用中國勞工成為其繞不過去的一段“黑歷史”。所以,中國民間一直以此為突破口,要求日本相關加害企業支付“和解金”。
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團長、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傅強介紹,賠償金陸續到位之后,領取成為關注的焦點。為規范賠償金領取、規避爭議問題,在大家的商議下,專門出臺了《山東受害勞工賠償金發放管理辦法》,從申請遞交、登記在冊、核實發放、爭議解決等方面進行規范;同時形成專人專戶、定人定款、統一管理、統一發放的制度。目前,山東是第一個出臺規范受害勞工賠償金發放管理文件的省份,傅強認為,這將成為全國處理受害勞工索賠的 “山東樣板”。同時按照計劃,在三菱方面謝罪、支付賠償金后,來年春天還將在日本進行受害勞工紀念碑祭奠追悼活動。
相關鏈接
30年漫長維權路
“中國受害勞工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對日訴訟之路,我父親劉連仁的案例是其中一個標志性案例。 ”劉煥新介紹,1944年9月,自己33歲的父親劉連仁在家鄉高密縣井溝鎮草泊村被日軍擄到日本,押到一座礦山做苦工。不堪虐待的他在1945年6月逃亡,躲進北海道深山,度過了13年野人般的生活,直到1958年被人發現后送回國內。
上世紀90年代初,劉煥新開始了漫長的對日訴訟索賠。 2001年7月,日本東京地方法庭判決日本政府違反了戰后救濟義務,應當向劉連仁的遺屬提供20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但4年后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推翻這一判決,駁回了索賠請求。 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審駁回原告訴求,用訴訟手段解決問題的大門被無情關閉了。但是,中國民間對于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方加害企業的追索,一直在繼續。
10年前起訴三菱
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團長、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傅強介紹,早在2010年9月,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與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研究決定,在山東高密成立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并共同委托傅強律師及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代為提出民事賠償訴訟,正式起訴煙臺三菱水泥有限公司和三菱商事 (青島)有限公司。傅強說,根據調查,二戰中三菱公司與日本政府共同把2709名中國勞工強擄到北海道美唄礦業所等9個工地做苦役,致466人死亡。另外,地崎組轉包三菱的工程,在北海道大夕張礦業所強制388名勞工做苦役,致148人死亡;鐵道工業轉包三菱的工程,在北海道美唄礦業所強制415名勞工做苦役,致90人死亡。其中濰坊是三菱受害勞工的重災區,再加上濟南、淄博、青島等地,共有近1000名受害勞工。
尋找勞工遺屬
統計數字顯示,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約39000名中國勞工到本土13家公司強制勞作,按照目前掌握的檔案資料顯示,其中有3765人被送至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承包公司(三菱材料株式會社前身),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勞動,數百人身亡,大部分人患上各種疾病。
目前還有許多受害勞工沒有找到,青島早報聯合山東愛之工聯誼會,尋找受害勞工及其遺屬并幫助索賠。受害勞工及其遺屬可以撥打早報新聞熱線82888000反映情況,或撥打15963602201聯系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陳秘書長。(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