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發費用從244.29億元增長到294.62億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從40.73%增長到53.33%,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長到原來的4倍;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43項——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1日訊 12月11日下午,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青島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全社會研發費用從244.29億元增長到294.62億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從40.73%增長到53.33%,2019 年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從964家增長到3829家,2019年占全省三分之一;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43項,其中2019年獲省科學技術獎達100項,全省占比超四成; 2019年引進高端(A類)外籍人才1158人,占全省71%,青島連續九年入選“魅力中國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據國家信息中心《2020中國創新創業城市生態指數研究報告》,我市位居“雙創領跑型城市”第10位。
“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呈現“五個著力”的工作格局和顯著特點。一是著力布局高端平臺,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培育大科學裝置群,布局產業創新平臺;二是著力強化產業培育,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建設一流科技園區,促進科技惠及民生,增強科技人才支撐;三是著力深化“雙招雙引”,在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新材料及信息技術等領域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及頭部企業落地;四是著力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通過舉辦2020青島創新節、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等方式,讓青島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愈發蔥郁;五是著力推進流程再造,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完善科研誠信體系,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在各項事務辦理時限上有明顯提升。
未來五年,我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強,圍繞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桿這個核心目標,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營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生態三大支撐,助力打造創業城市、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讓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