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穿、上床睡覺、上廁所、運動和洗浴,六項指標中有一項做不了就是完全失能。
去年,全國老齡辦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的生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18.3%的老年人為失能、部分失能狀態,總數為4000萬人以上。
在未來的十年間,我國老齡人口還將進一步增加。尤其對老年人來說,70歲的年齡在身體機能和護理服務兩方面都是一個重要的臨界點,超過70歲失能的人群比例將顯著上升。早期識別、早期診治失能高危老人,將是尤為迫切的任務。
正因如此官方《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第12條內容就是早期識別失能高危人群失能高危早識別,高齡老人危險多。
新出院或功能降,接受評估看結果。認知運動功能減,及早診治能避禍。

慢性病患者是失能高危人群,預防應從中年開始
慢性病已成為世界各地老年人死亡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簡稱失能)的主要原因。前三位是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還有一些呼吸病、代謝病等其他疾病。此外,還有一些呼吸病、代謝病等。
專家建議,患有基礎疾病的老人,要按時吃藥,及時檢查;不要太沉迷于保健品,多增加食物中的營養,適當地進行鍛煉,增加肌肉和肌肉的力量。在平時的生活中,控制血壓,預防心情起伏太大,不要跌倒受傷。
專家指出,預防老年失能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干預。預防老年失能不僅是老年人的事,中年人更應該注意。特別是引起老年失能最常見的病因腦卒中,腦卒中的高危人群如“三高人群”、有腦卒中 家族史的人,那些家庭、職場壓力雙重且身體機能下降的中年人,更應該注意“失能預防”。
老年綜合評估,科學界定老年人生活能力
如今多數人都知道,通過定期體檢可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預防疾病的發生,并對疾病進行及時的治療。然而,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一般的查體、化驗、影像學等醫學輔助檢查,常常不能完全發現老年人潛在的異常功能狀態。事實上,有一種可以綜合判斷老年人生活能力功能性指標的“體檢”方法,很多人并不了解,即老年綜合評估。
老年綜合評估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診療模式,通過確定老年人在醫學、精神心理、社會行為、環境及其功能狀態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老年人制訂一個綜合協調的、短期或長期的診療、康復和照護計劃。比如通過智能評估,可以早期發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通過干預,可以防止和延緩老年期癡呆的發生等。
平時您跟家人一起住嗎?能不能自己出門買菜?在老年綜合評估門診中,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卻是判斷一位老人整體生活能力的功能性指標。專家表示,高齡、就近出院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尤其應接受老年綜合評估服務。
老年綜合評估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或恢復老年人的功能狀態,使其最大限度地維持生活自理能力和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在歐美和日本等老年醫學發展比較完善的國家,它已成為必備工具。
身體出現這些異常,及早就診檢查
王大媽身體一直不錯,退休后幫助兒女照顧小孩,可謂是全家后勤的主力軍。可王大媽今年感覺自己記憶力不如從前:帶孩子出門不是忘了拿奶瓶就是忘記帶尿布,有時候話到嘴邊想不起來,怕忘記重要的事情她只能提前記到日記本上,有時日記本又不知道丟到哪里去了。王大媽很著急,怕自己也得了老年癡呆。到醫院記憶門診看完病,大夫說她目前屬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老人的認知功能雖不正常,但還沒有嚴重到癡呆的程度。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率為16%~20%,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此外,您是否有感覺到從坐姿轉為站姿時,起身比較吃力?或者有時會出現在平地磕絆甚至差點摔倒的險象?又或者不知從何時開始“腿疼,腰疼”這樣的話也好像成了口頭禪?而這些,都屬于老年人“運動障礙綜合癥”。運動障礙綜合癥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而且一旦患上,不僅生活質量大幅下降,還可能導致老人開始需要介護,嚴重的話甚至會臥床不起。
因此,不管是輕度認知障礙,還是運動障礙,一旦你發現這樣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就醫,早干預、早治療,將危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