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4日訊 市政府新聞辦今日下午舉行發布會解讀日前印發實施的《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劍指打造“東方氫島”,實施“東方氫島”
發展戰略,完善氫能產業鏈體系,將青島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氫能城市。提出到2030年,氫氣年消費量超過3億標準立方,培育超過20家規模以上氫能相關企業,5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氫能相關企業,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青島是能源輸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從外部輸入,傳統能源資源持續供應能力受限。加快氫能的開發利用是推動青島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的重要抓手,對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據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凱介紹,這是山東省第一個正式印發的市級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也是青島市今后一段時期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編制氫能領域其他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據介紹,規劃制定過程中,青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先后多次調研各區市氫能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及未來氫能產業發展方向,涉及氫能相關企業、單位20余家,舉行座談會10余場,邀請了甄崇禮院士、鐘志華院士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國鋼研院、山東能源研究院等業內知名專家開展論證咨詢、專家評審。經過網上公示、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查等環節,最終由市政府研究通過,正式印發實施。
《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0-2030年,從發展環境、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維度勾勒青島氫能發展藍圖。
在總體要求方面,圍繞建設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范區,逐步實現“東方氫島”的總體發展目標,將青島打造成為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的“兩大高地”之一。《規劃》確定氫能產業發展目標體系。提出技術研發、供應體系、推廣應用和產業規模等4大類具體指標。制定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在空間布局方面,謀劃實施“三區”協同發展。一是南部氫能創新發展實驗區。依托董家口化工園區的氫氣資源稟賦和化工產業基礎,在推動青島氫能創新發展方面先行先試。二是中部氫能技術創新核心區。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西海岸新區高校圈等建立人才引進新模式,吸引氫能領域專家、學者、產業技術人才加盟,構筑人才使用新格局。三是北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聚集區。依托青島(即墨)汽車產業新城和萊西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企業。
在重點任務方面,加快實施“六大工程”。一是探索氫能納入區域能源體系。建設綠色、智能、高效能源體系,在能源增量上鼓勵使用氫能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利用氫能驅動綠色低碳發展。聯合“魯氫經濟帶”的主要城市,增進省內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跨區域的產業、政策、技術、資金方面的綠色低碳融合發展。三是全方位打造氫能產業鏈。穩步提升制氫產業產能,完善氫氣生產、壓縮、儲存、銷售氫氣供應鏈。四是構建氫氣供應運輸體系。近期發揮董家口化工產業園區和平度新河化工產業園區的化工產業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工業副產氫。中遠期發展綠色能源制氫,保障氫氣供應。五是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加氫站建設,出臺加氫站建設規劃。加強氫氣儲運供銷體系建設。六是鼓勵氫能領域央地合作。鼓勵大型央企在青島開展氫能業務,提高央地合作水平。
《規劃》還提出了六大政策措施,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下一步,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將組織有關部門、各區市落實工作責任,密切協調配合,發揮青島市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科技研發能力強、應用場景多的優勢,針對性地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合力推進《規劃》實施落實,助推青島市氫能產業做大做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