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氫能產業正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面對這新一輪的發展風口,山東看得準,走得堅定:6月底,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介紹了山東省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加氫站建設和氫能標準建立等多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工作計劃。
搶在國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之前發布省級規劃,足以表明山東勇做“探路者”的堅定決心。基礎好、下手早的青島不出意料地成為“擔綱者”,而西海岸無疑便是那個最亮眼的領跑者:工業副產氫規模大,僅董家口金能科技項目,投產后每年的工業副產氫就達7萬多噸;擁有氫能產業發展的豐富場景,山東港口青島港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在泊里鎮規劃建設氫能小城市,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培育氫能產業集群。
氫能產業迎“風口”,對于西海岸新區,這是使命,也是機遇。
提前布局
金能科技丙烷脫氫裝置明年投產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進行。在我國,氫能技術開發利用已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20多個省市也正在擬就、出臺氫能的發展規劃。想要在氫能發展這場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搶先布局,占據一個理想道次很重要。在西海岸新區的董家口化工產業園,早為氫能產業發展備好了良好的資源條件和發展基礎。
位于董家口經濟區的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2000多畝的廠區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工地各處一片繁忙。“項目規劃建設了兩套9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以富氫尾氣為原料,采用變壓吸附技術(PSA),一次將原料氣中除氫以外的雜質吸附掉,直接分離出99.99%以上的高純度氫氣。”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項目負責人張在賓說。
作為山東省首批新舊動能轉換項目,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是西海岸近幾年來引進的最大的實體經濟項目,也是西海岸在氫能產業謀篇布局中的關鍵一步。首套丙烷脫氫裝置將于2021年5月份投產,屆時,項目每年可獲得約7萬噸、8億立方米的清潔氫能源,大約可以滿足50萬輛私家車一年的氫能用量。
在規劃及建設運營過程中,項目同時配套建設了天然氣輸送管道。未來,隨著泊里鎮“氫能小鎮”精品產業園的落地實施,以及氫能儲運系統完善,可以適時調整能源結構,為社會及周邊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氫氣資源,在氫氣利用等領域有更多合作可能,實現氫能綜合利用的互利共贏,帶動泊里鎮“氫能小鎮”更快更好發展。
應用路徑
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
發展氫能產業,除了要有資源優勢,還要擁有氫能產業發展的豐富場景,較好的商業化示范條件。以打造“中國氫港”為目標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已在全球港口中率先開辟了氫能應用路徑。
2019年11月28日,集合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全球首創5G+自動化技術等6項頂尖“黑科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投產運營。二期碼頭投產運營,最吸引眼球的首先是在全球港口中獨一無二的氫能應用。將氫氣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這項聽起來未來感十足的前沿技術被青島港應用在了當下。
據介紹,二期自動化碼頭采用了全球首創的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以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組為自動化軌道吊提供動力,不僅減輕了設備自重約10噸,降低了設備機構復雜度、設備維保量和維修費用,而且發電效率更高。
2019年青島氫能產業高峰論壇上,西海岸宣布將建設兩座加氫站,開通氫能源公交配套示范線,目前,真情巴士集團正進行兩條示范線的籌備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開通。
未來規劃
選址泊里建設“氫能小城市”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將至少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為搶占新一輪能源革命制高點,西海岸新區選址泊里鎮作為試點區域,規劃建設氫能小城市,創建氫能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創新創業社區和精品工業園區,助力泊里鎮打造成山東省乃至全國氫能源先行先試的“氫能重鎮”。目前,《新生小城市(泊里鎮)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已出爐。
規劃指出,泊里鎮具有發展氫能產業的優良條件:董家口化工園區是省內少有的臨港型化工園區,具備氫能產業發展的資源基礎;周邊高校云集,專業人才眾多,研發基礎雄厚;地處西海岸新區,還擁有顯著的汽車產業優勢。
根據規劃,未來泊里將緊緊圍繞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發展方向以及新生小城市建設低碳化需求,重點發展以氫能物流重卡、公交大巴、分布式能源、軍民兩用裝備、氫氣儲運設施為代表的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聚合泊里各方面的資源優勢打造氫能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圈,構筑實體經濟動能轉換新高地,在新一輪能源革命熱潮中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極點。
有基礎,有愿景,有路徑,此番又得到山東省的倚重與賦能,西海岸新區氫能產業必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