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島市教育局出臺《關于印發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十個好習慣”建議(試行)的通知》,在國內率先分學段制定了“十個好習慣”,以基于課堂、貼近生活的內容和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形式對《中小學生守則》進行了細化,從學生文明行為習慣、良好學習習慣、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提出具體而詳細的建議,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志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有效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的落細落小落實。
多輪反復論證,全員廣泛參與
青島市教育局注重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好習慣”征集活動的宣傳發動和調研論證工作,共收集了專家、家長、學校、區市教體局工作人員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3000余篇。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以及7個專家組3輪近3個月的撰寫和修訂工作,有效保證了“好習慣”的代表性、先進性和科學性。
突出價值引領,厚植家國情懷
“好習慣”的制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制度為依據,彰顯了國家、時代的要求以及青島市區域特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年P鍵之舉。
注重分類實施,契合學生實際。方案的制定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段銜接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連續性出發,結合幼兒園、小學1-2年級、小學3-4年級、小學5-6年級、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職等7個學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青島實際,分別出臺了具體內容,形成了螺旋上升、梯度發展的中小幼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青島體系。
融入德育體系,創造生活情境
“好習慣”將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抓手,更加重“日?!?、重“細節”、重“行為”,突出了學生行為養成和可感可知可踐行的生活情境創造。語言文字表述生動流暢、富有感染力,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通俗易懂、簡潔明快、易于傳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下一步,青島市教育局將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及多種媒體途徑做好“好習慣”的宣傳推廣工作,引導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將“十個好習慣”融入學校德育體系,在學科教學和日常教育中推進課程滲透和習慣養成,逐步把“十個好習慣”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我需要、由他律轉化為自律,最終實現自我教育良性循環。
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十個好習慣”建議(試行)
幼兒園:
1. 國旗紅,五顆星,見到國旗鞠個躬。
2. 家鄉美,大海藍,愛護海洋在心中。
3. 愛父母,尊師長,同伴友愛手拉手。
4. 多喝水,勤洗手,營養均衡身體好。
5. 穿衣服,系鞋帶,自己事情自己做。
6. 看圖書,聽故事,想說敢說愿表達。
7. 親自然,愛動腦,玩中學習樂趣多。
8. 敢嘗試,能堅持,樂于想象和創造。
9. 懂安全,守規則,保護自己不放松。
10.多運動,樂游戲,健康快樂好兒童。
小學一二年級
1. 升國旗,要肅立,脫帽注目敬個禮。
2. 講真話,敢認錯,說到做到守承諾。
3. 坐姿正,用心聽,獨立思考勤動腦。
4. 桌椅齊,地面凈,書本用具擺放好。
5. 靠右走,自成行,輕聲慢步有秩序。
6. 遇險情,須警惕,應急電話要牢記。
7. 知冷暖,多飲水,早睡早起勤鍛煉。
8. 節水電,護花草,垃圾分類環境好。
9. 小物品,會收納,學做家務能自理。
10.食不語,飯不挑,細嚼慢咽身體棒。
小學三四年級
1.看新聞,知國事,祖國發展我立志。
2.認標識,守規則,文明出行講公德。
3.誦經典,知圣賢,中華美德大家傳。
4. 明優點,曉不足,反省自新常進步。
5. 惜糧食,省能源,節約利用再循環。
6. 觀海景,探海秘,知海愛海我做起。
7. 做家務,力所及,會干巧干多參與。
8. 會預習,勤復習,溫故知新是秘笈。
9. 勤閱讀,廣累積,學以致用貴有疑。
10.識危險,會自護,遇事冷靜能求助。
小學五六年級
1. 知時事,學先鋒,紅色基因要傳承。
2. 善合作,勤實踐,動手動腦愛創造。
3. 巧規劃,定作息,立足早字不拖沓。
4. 記筆記,樂梳理,查漏補缺有條理。
5. 陽光跑,護眼操,科學運動身體好。
6. 善用網,助學習,開拓視野不沉迷。
7. 莫抱怨,勤溝通,換位思考多寬容。
8. 不恃強,拒凌弱,友善待人情意濃。
9. 尊長輩,護幼小,孝悌之道來踐行。
10. 做公益,社區行,志愿服務有熱情。
初中年級
1. 熱愛祖國,高唱國歌。嚴肅升旗儀式,放聲高唱國歌;了解黨史國情,關注新聞時政;樹立責任意識,履行公民義務。
2. 熱愛家鄉,認識海洋。關注家鄉發展,心系家鄉變化;了解家鄉風俗,熱愛家鄉文化;了解海洋知識,保護海洋環境。
3. 孝敬父母,主動溝通。理解父母艱辛,感念養育之恩;主動分擔家務,培養勞動習慣;常與父母溝通,真誠坦率交流。
4. 尊師敬長,勤讀樂學。尊重師長教誨,堅定勤學信仰;學會自主學習,用心求知求學;勤于鉆研探究,培養創新思維。
5. 悅納身心,勤于鍛煉。保持樂觀心態,遇事冷靜分析;發展興趣愛好,堅持體育鍛煉;勇于面對挫折,學會自立自強。
6. 謹慎交友,遵紀守法。明辨是非善惡,樂交益友諍友;友善同學朋友,抵制校園欺凌;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網絡公約。
7. 親近社會,誠信做人。樂于奉獻社會,主動幫助他人;踐行光盤行動,秉承勤儉節約;做人言而有信,考試誠實作答。
8. 繼承傳統,寫好漢字。學好中華文化,寫好規范漢字;傳承紅色基因,崇尚英雄精神;弘揚中華美德,講好中國故事。
9. 珍愛生命,遠離危險。增強自護意識,遠離深潭險水;提高自護能力,掌握自救方法;謹記安全提示,防范意外事故。
10. 勤于動手,精于十一。培養動手習慣,提高實踐能力;好十個一活動,爭做五育少年;堅持自我教育,夯實成長基礎。
普通高中年級
1. 愛黨愛國,堅定信念。熟知黨史國情,關注中外時政,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旗國徽尊嚴,升旗敬唱國歌,增強愛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藍圖。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做新時代中學生。
2. 遵紀守法,維護公德。積極學習法律知識,自覺遵守國法校紀。舉止文明,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嚴格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自覺講究公共衛生。
3. 積極鍛煉,懂得審美。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幾項體育技能,具備一個體育強項;積極參加藝術活動,培養一項藝術愛好,感知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
4. 勤儉節約,愛護環境。節約水電,珍惜糧食,不攀比,不浪費。愛護花草樹木,保護野生動物,堅持綠色出行,倡導低碳生活,踐行垃圾分類。
5. 勇于創新,學會規劃。學會合作探究,善于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敢于駁論質疑,不墨守陳規,能獨立思考??陀^認識自我,理性選課走班,制定合理目標,積極規劃人生。
6. 熱愛勞動,勤于實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認識勞動的價值,培養勞動興趣,學會幾項勞動技能,提升獨立自理生活能力,積極參加勞動實踐,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7. 學會感恩,擔當奉獻。感恩他人的付出,懂得回報,尊敬師長,理解父母,體諒他人;熱愛家庭,熱愛學校,積極主動承擔責任;善于合作,樂于分享,助人為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熱心公益事業。
8. 誠實守信,嚴于律己。待人接物講信用,重承諾,不說謊、不做假、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做事情講原則、重規范、守底線,懂得自我管理,自律自強。
9. 謙遜待人,陽光友善。與他人交流得體大方,遇到交往沖突冷靜處理,同異性交往把握尺度不越界;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多元,接納差異,善于溝通,不說臟話,不給他人起外號,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10. 科學用網,理性表達。養成良好用網習慣,利用網絡提升自身素質。合理控制用網時間,不沉迷,能自律。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增強網絡內容鑒別能力,理性表達自身觀點,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職業高中年級
1. 愛黨愛國,厚植家國情懷。主動了解黨史國情,珍視祖國榮譽;積極關注時政新聞,及時了解國家發展的新突破新成就;熟知家鄉風土人情,關心家鄉建設;以自己專業所學講好中國故事、家鄉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
2. 勵志成才,堅定理想信念。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理想導向;善于從偉人先賢、時代楷模事跡中汲取成長力量;自覺在職業發展中踐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職業規劃的實踐修正中提升自我。
3. 遵紀守法 樹立規則意識。學法遵法,依法做事;依規守紀,按照公序良俗行為;遵守行規,按照職業規范行事;明辨是非,學習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4. 崇尚美德,常行善義之舉。為人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處事公道正派,常于自省;集體活動中團結協作,勇擔己過;社會生活中樂于助人,見義智為。
5. 珍愛生命,保持身心健康??茖W飲食,規律作息,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拒絕煙酒,遠離黃賭毒;經常為自己的努力點贊,以科學的方式排解壓力、應對挫折。
6. 學習創新,提升專業素養。終身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根植心田,一心向學;實施“文化+技能”學習清單管理,日清日畢;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高品質閱讀,學思并進;將“細”“專”“精”貫穿專業實踐,惟新惟實。
7. 熱愛勞動,凸顯職業擔當。牢記勞動創造幸福;盡己所能做好份內勞動,在勞動課程學習中精進專業能力;視公益為己任,以專業所長服務民眾,學以致用。
8. 尚潔尚美,追求品質生活。注重個人衛生,總保持衣著整潔,儀表得體;定期做好個人理財規劃,合理消費;綠色上網,文明發言,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常在自然和人文景觀中感受美欣賞美。
9. 文明交往,待人有禮有節。以誠敬謙和之心對待師長;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優點;以真誠合禮的方式與人相處,異性交往平等有度;尊重他人隱私,尊重民族文化差異。
10. 孝老敬親,共建和諧家庭。常對家人的關愛表達感恩之情,懂得付出;保持起居環境整潔,學習為家人制作營養餐;關注家人健康,在其生日和節日時送上祝福;主動與家人交流,愿做美好家庭生活的籌劃者和建造者。
(來源:青島市教育局政務新媒體“青島市教育局”(微信號:qdsjyjxcc))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