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高效盤活利用搬遷村莊閑置資源,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舉行“易蓓·字里田間文化村”研學項目啟動暨簽約儀式。
據悉,該項目將通過盤活大場鎮鳳墩村搬遷房屋原址,創新性地將“語文文化”與“鄉村生態”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中國研學教育第一村,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親近自然、感受傳統文化的全新平臺。
盤活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大場鎮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先行盤活搬遷村原址資源,打造“前河小院”項目。截至目前,第一批9個項目已入駐營業,5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旨在打造集農家美食、親子研學、農事體驗等于一體的鄉村新場景,成為西海岸新區書記亮“項”行動的“大場樣板”。
儀式上,“易蓓·字里田間文化村”研學項目在大場鎮“前河小院”正式啟動,青島八正公司與青島易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市場化合作模式,整合盤活農村閑置房屋資源,真正讓搬遷后的“沉睡資產”轉變為助力村集體增收的“活力資本”,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與教育創新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大場鎮黨委書記孫濤表示,此次簽約的“易蓓·字里田間文化村”研學項目,不僅是企業深耕文旅研學產業的創新實踐,更是大場鎮跳出文旅興文旅、走出教室強教育、深入鄉村促振興的生動舉措,構建了“以學興旅、以教促農”的發展格局。
創新教育,構建無邊界學習社區
作為深耕教育領域14年的教育企業,易蓓教育團隊提出了“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創新理念。儀式現場,青島易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春龍現場介紹了項目規劃情況。
據了解,該項目設計充分體現了體驗式教育理念:孩子們可以在二十四節氣種植區親手栽種,認識草藥;在麥田書屋枕著麥浪讀書;向村民學習編竹筐、熬制酸梅湯等傳統技藝;在木工坊、扎染坊、陶藝窯中進行創造實踐。
“字里田間文化村不是一個傳統的學校,而是一個以整個村莊為載體的無邊界的沉浸式學習社區。”徐春龍解釋道,“字”代表知識、文化和教育,“田”代表自然、生活和鄉村,項目旨在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
徐春龍表示,項目建成后,填補西海岸新區近郊沉浸式語文研學的空白,力爭成為全區中小學的“校外大課堂”。
多元融合,賦能鄉村教育振興
研學教育作為一種“行走的課堂”,通過將農業資源轉化為教育場景,不僅能夠活化鄉村閑置資源,還能推動文旅產業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當鳳墩村閑置農舍煥發新生,課本中的“大青樹下的小學”有了真實場景,研學活動為鄉村產業帶來新機遇……“易蓓·字里田間文化村”研學項目不僅將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成為反哺鄉村、帶動村民增收、煥發鄉村新生機的源頭活水,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正在開啟鄉村振興與教育創新相互賦能的新篇章。
下一步,大場鎮將以此次項目簽約為契機,以全方位政策支持、精準化服務保障和高效推進機制,全力推動項目早建成、早見效,努力將該項目打造成西海岸新區“農文旅體教”深度融合發展的示范項目,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進一步激發大場鎮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侯亞麒)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