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萊西市工商聯了解到,2020年,萊西市工商聯聚焦營商環境改善,圍繞企業發展難點、痛點,精準搞好企業服務,大力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提質增量、轉型升級,不斷增強工商聯的吸引力、凝聚力,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優質土壤。
今年以來,共為企業解決困難375件次,牽頭舉辦推進會7場次。民營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9.5萬戶,同比增長14.15%。民營企業培育創歷史新高,新增認定“專精特新”企業91家,同比增長127%,總數達到190家;新增認定“隱形冠軍”企業5家,列青島市十區市第三名,總數達到9家;新增小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40個,同比增長135%;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實現該項“零的突破”。

創新服務架起政企交流“連心橋”
“這個政企交流平臺真的很便捷,將問題發到平臺上后,萊西工商聯第一時間就與我取得了聯系并幫助對接工信局了解情況。”青島恒利得石墨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德光說。
祝德光所說的“政企交流平臺”是今年萊西市工商聯面向會員企業開發并推出的一個微信小程序,企業可隨時通過平臺上傳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和對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由工商聯及時匯總,與相關部門會商解決,并及時反饋。目前,該平臺搜集到的32家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及意見建議37條,已全部辦結。
政企交流平臺的推出是萊西市工商聯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優化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萊西市工商聯以幫辦交辦體系為抓手,創新企業服務模式,提升企業服務質量,成立了服務企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全市的民營企業服務工作,開辟了《政策開講》《政策速遞》欄目,及時把最新政策傳達到企業,確保符合條件企業都能享受到政策紅利;打造線上企業服務平臺,與青島市“政策通”和市本級涉經濟部門實現一鍵鏈接,企業可以通過平臺展示產品、查詢政策,截至目前,平臺上傳萊西名優產品1042件,政策文件113個;創辦《對話企業家》欄目,宣傳分享企業家創業逐夢的故事,推動企業橫向交流與合作,促進經濟內循環,目前已舉辦12期。

商會改革推動企業發展
“沒想到企業還可以這樣管理,這次的交流活動真的是受益匪淺,突破了我們一直存在的思維禁錮,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徑,真心希望這樣的交流機會再多一些。”夏格莊商會組織的“夏”午茶活動結束后,一位企業家這樣說道。
“夏”午茶活動,是萊西市工商聯進行商會改革后,夏格莊商會推出的特色活動。今年2月,萊西市工商聯印發了《關于促進市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和發展的實施方案》,將商會改革工作列入市委深化改革事項。目前,已有12個鎮街召開了商會改革工作會議。
為了推動商會改革順利開展,萊西市工商聯組成改革專班,多次召開學習會議、專題會議,對各商會改革進行指導,同時利用商會改革契機,在指導、引導和服務商會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激發商會的內生動力。改革后,鎮街商會參與政府、社會事務積極性明顯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會員企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800多萬元,在東西扶貧協作工作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04萬元,消費扶貧270多萬元。

解難紓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我們公司2019年10月落戶夏格莊鎮,因流動資金缺乏一直沒有復產,收到工商聯政企交流微信平臺小程序后,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資金需求信息發送過去,沒想到工商聯當天就聯系萊西建設銀行與我進行了對接,發放了貸款60萬元,解了公司燃眉之急。”青島施可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程濤說。“非常感謝工商聯‘接地氣’的服務”。
今年以來,萊西市工商聯本著“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原則,與轄區內企業保持緊密互動,針對企業的資金需求,強化政銀企對接,拓寬融資渠道。與青島市金融服務工作隊合作,開展“送政策、送產品、送熱線”系列活動,篩選17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搭建銀、保、擔、企等多方參與的融資對接平臺,為30多家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方案,達成融資合作意向15項,完成授信3.75億元。為青島源廣正祥倉儲有限公司、青島錦繡前程節能玻璃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解決貸款、緩貸問題。推進“助保貸”業務開展,共完成31筆,涉及金額1.2億元。
同時,市工商聯積極開展護航行動,為企業發展解難紓困。一年來,市工商聯暢通溝通渠道,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會同萊西市檢察院開展“部門開放日”活動,組織民營企業走進檢察院;會同萊西市紀委監委聯合開展“服務企業護航行動”,走訪8個行業商會和鎮街商會,圍繞“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涉企服務、企業感受”四條主線,著力解決企業“有苦說不出、有怨無處訴、敢怒不敢言”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旗幟鮮明為企業和企業家站臺,服務保障企業健康發展,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堅強紀律作風保障;會同萊西市司法局聯合開展民營企業法律體檢服務工作,組織律師服務團隊,已為10家民營企業提供形式多樣的免費法律服務。通過活動開展,暢通了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渠道,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務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