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志強(青島科技大學 學生)
近日,一名圖書編輯于豆瓣發布的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引起了大眾對飯圈刷數據的關注。這篇文章指責了部分粉絲在豆瓣平臺幫助自己的偶像刷數據。這種行為已經將公共平臺轉化為偶像私人的流量池,公共平臺應當承擔自身的責任,重拾自己的公共性,防止被飯圈裹挾。
豆瓣平臺被飯圈粉絲盯上并非偶然。由于該偶像在2020年有三部電影將上映,在微博平臺中其粉絲早已進行打榜和刷數據行為。然而,豆瓣的電影評分由于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因此借助豆瓣刷數據更能提升偶像的商業價值。因而,部分粉絲就有組織地通過豆瓣平臺的評價漏洞養號、打榜。
豆瓣平臺并不屬于某位明星的流量池。豆瓣自身以書影音起家,并且提供相應的作品信息,此外還能允許用戶留下與作品相關的評價。該平臺的內容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大眾,自然更應為大眾服務。但飯圈粉絲借助平臺在大量無關圖書下面留下關于自己偶像的數據,由此來幫助提升偶像的流量,這種行為不僅影響了正常讀者關于圖書評價的閱讀,更危害了大眾的利益。
平臺應提升自己的審核能力。對于豆瓣而言,這種飯圈刷數據行為的確能短暫提升網站自身的流量,但長遠來看,網站也會因這種冗余流量毀壞自身的社區氛圍,得不償失。因此,提升自身的審核能力成了關鍵的一步。這種審核能力不僅僅是要擋住養號的刷分行為,防止優秀的書影音被惡意打出低分,還要遏制養號人通過平臺刷數據的想法,以治標更治本的手段維護平臺自身的公共性。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