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作為青島市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重點項目,位于即墨區移風店鎮的青島鴻鑫昌中藥標準園于2019年3月開工建設,占地670畝,園區建設積極落實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文件精神,依托移風種都資源優勢,響應國家美麗鄉村政策,引導農民增收致富。園區集中藥材良種繁育、中藥材種植推廣、銷售為一體,以中藥材花卉為載體,打造七彩沽河醫養小鎮。

青島鴻鑫昌中藥標準園一直以來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中藥材種植推廣,現已種植藥品種類數十種,包括靈芝、藏紅花、丹參等。其中,靈芝大棚已建成50畝,靈芝育種、開發和繁育正在有序進行,單體靈芝種植規模在山東省遙遙領先。為靈芝栽培的科學性,應用夏季高溫悶棚、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防霧滴棚膜、膜下滴(暗)灌等技術,并把通風口覆蓋防蟲網,夏季生產進行覆蓋薄膜避雨或遮陽網遮蔭。
園區始終遵循綠色、生態、環保、道地的發展理念,以發展山東地道中藥材種植為主,適宜當地種植的多個中藥材品種為輔,采取生態種植的模式,推廣無公害中藥材的良種培育、種植、中藥飲片原材料供應,從而形成綠色中藥生產供應鏈。
據青島鴻鑫昌中藥標準園負責人董高鋒介紹,2019年度對園區所有土地進行了深耕、歇茬,合理安排茬口,采用白芍、牡丹和菊花間作套種模式,有效緩解連作障礙,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黃芩、丹參、金銀花、白芍、牡丹、五味子起壟或高畦覆蓋地膜栽培。良種覆蓋率100%。射干100%采用育苗,金銀花采取扦插嫁接育苗技術。

隨著全球重視醫養健康的發展,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藥物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獲得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然而,近年來國內外多次曝光的重要安全事件對行業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發展仕途因此受影響。安全、有效是對藥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必要條件。“園區應用滴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與無機肥及各營養元素搭配合理,適量、適期施肥和灌水,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化肥使用量。應用綠色防控、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促進生物多樣性,科學安全用藥,減少農藥使用量,嚴格控制采收安全間隔期。” 董高鋒表示,“藥本為治病救人,‘安全無憂’是企業生產最基礎的也是最高的標準,青島鴻鑫昌中藥標準園必將深入貫徹綠色生產理念。針對園區生產的產品實行統一分級、包裝和標識銷售,基地、產品通過相關質量管理控制體系認證的優先。”
“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現醫藥安全,園區制定并執行與綠色生產相適應的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規范)。”根據董高鋒介紹,園區建立健全中藥材質量管理體系和相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中藥材溯源管理機制,制定園區所有種植中藥材“身份證”。實行產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產品上市前實行自檢或委托檢測,保證園區所有中藥材檢測無農殘超標情況。
當全國企業爭相邁入轉型升級的新時代,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必然要求。董高鋒表示,“通過傳統農業轉換到中藥材種植,園區經濟效益出現明顯提高,畝均收益翻倍增長。采用中藥制劑殺蟲法,有效節藥,極大限度的控制農藥殘留超標,使用水肥一體化模式,有效節肥30%以上,節水50%以上,畝均節本增效500元以上。園區以中藥材種植為依托,依靠中藥材花卉,打造田間旅游新模式,開展中醫藥特色文化宣傳,打造中藥材研學基地。公司計劃2020年底建設集醫學診療、中藥養生、機構養老為一體的醫養康復中心,總占地面積18676平方米,進一步真正做到一、二、三產業融合,使園區多方位、可持續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