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2月16日10版
管理缺位,這些公園廣場變成“問題地帶”

■王先生向記者展示他的投訴記錄。

■廣場綠地垃圾堆放、亂停車現(xiàn)象嚴重。

■歌聲成為周邊居民厭煩的噪音。

■太平角公園許多路燈損壞,夜晚環(huán)境昏暗。
市北區(qū)
汝陽路33號西側:公園變“公廁”
“汝陽路33號樓座西側有一處小公園,建設得挺好的,可是管理不善,又沒有照明設施,經(jīng)常有人在里面大小便,使之成了臟亂差之地,周邊居民都敬而遠之,真是太可惜了。”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通過本報輿論監(jiān)督熱線反映。為了解決小公園的管理問題,他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卻都沒有實質性效果。
■汝陽路33號西側小公園西側夜間漆黑

■汝陽路33號西側小公園里常見便溺物
根據(jù)市民提供的線索,12月12日18時許,記者來到這處小公園。它位于洛陽路與太康支路中間,南北長100米左右,東西寬15米左右,與東側的汝陽路33號樓只隔了一條四五米寬的道路。站在洛陽路上看過去,小公園非常漂亮,四周有造型精巧的圍欄,里面有錯落有致的喬灌木。然而,當記者從大門走進公園時,眼前景象卻截然不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騷臭味,地面上更是有多處如水漬一樣的痕跡。繼續(xù)前行,小路上居然有排泄物。因為沒有路燈,記者只好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照明。
“地上的水漬是剛剛留下的尿液,空氣中散發(fā)著騷味。現(xiàn)在天氣涼,氣味已經(jīng)小多了,夏天的時候這里樹木茂盛,空氣不流通,除了想‘方便’的人,別人根本就不敢往里進。”王先生說道。
王先生在小公園附近生活多年,對其歷史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小公園原為一條水溝,多年前被改造成了公園。雖然建設得很漂亮,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公園內沒有照明設施,晚上成為路過行人便溺的場所,經(jīng)常臭氣熏天。夏天的時候,公園里更是蚊蟲肆虐,周邊居民避之不及。
小公園之所以成為“大眾廁所”,除了自身問題,與區(qū)域公廁設置不合理也有密切關系。“洛陽路兩側商戶密集,很多人都在這里活動,而這一片區(qū)域沒有公共廁所。小公園里有樹木遮擋,晚上又是漆黑一片,想上廁所的人自然而然就過來了。”王先生邊說邊打開手機上的地圖軟件,并在上面搜索“公廁”。記者在地圖軟件上看到,距離小公園南門最近的公廁位于海琴廣場南端,距此有五六百米的距離,步行過去需要七八分鐘。
王先生告訴記者,為解決小公園的臟亂差問題,他反映了很多次,但都沒有什么實質性效果。“開始的時候,我要求加強公園管理,并安裝照明設施。相關部門有所動作,派人把公園進行了打掃。但因為沒有長效管理機制,沒多久各種臟亂差就回潮了,公園里依舊是臭氣熏天。后來,我不要求加強公園管理了,而是要求在公園南側靠近洛陽路的地方建個公廁,但這一提議石沉大海,直接就沒了動靜。這么好的一個小公園,咋就沒人能好好管一下呢?”王先生非常不解。
西海岸新區(qū)
海邊廣場:綠地變“車位”
一個可以臨海看日出的市民廣場,由于管理不善,綠地成了可以隨意泊車的停車場,成堆的建筑垃圾隨處可見。“4年前我們搬到萬達維多利亞港小區(qū)時,海邊的這個廣場曾是最吸引人的活動場所,可現(xiàn)在的廣場成了建筑垃圾堆放地,大片綠地也成了停車場,好好的市民廣場破落成這個樣子,真令人惋惜。”家住西海岸新區(qū)萬達維多利亞港小區(qū)的孫先生說。
沿漢江路向西,記者來到西海岸新區(qū)的最西端。這是一片如同探入大海的半島地塊,憑海臨風環(huán)境優(yōu)美,臨海處建有一個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市民廣場。遠遠看去,廣場上有座數(shù)十米高的紅色雕塑,雕塑與橫跨廣場的空中走廊建筑相連,讓廣場看起來充滿時尚氣息。然而走進廣場內,建筑垃圾成堆、車輛亂停的現(xiàn)狀讓人大跌眼鏡。廣場東側偌大的草坪上,橫七豎八停放著二三十輛小轎車,草坪上一個運動主題的雕塑,周圍也被亂停車輛圍滿。記者沿草坪間的大理石道路前行,看到道路兩側多個彩色塑膠地面被車輛擠占。草坪北側的灌木叢被亂停車輛全部遮擋,有個別車身較長的面包車甚至開進灌木叢,將一些灌木齊根壓斷。
記者從廣場東側的空中走廊走到高處,俯瞰整個廣場。從這里可以看到,亂停車現(xiàn)象不只是出現(xiàn)在廣場西半部分的草坪區(qū)域,廣場東側的硬化活動場地上,也是亂停車輛,硬化地面的花崗巖地磚很多被壓碎變形。
此外,空中走廊兩側的廣場空地上儼然成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地,數(shù)個休閑座椅被建筑垃圾圍在中間,座椅上布滿沙土雜物。
“選擇在這個小區(qū)買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區(qū)外有這個大型的市民廣場,居民們茶余飯后都會到這個廣場上休閑健身。前兩年我還帶著孩子在這片廣場綠地上放風箏,誰知現(xiàn)在綠地竟然成了停車場。”孫先生告訴記者,市民廣場從兩年前開始出現(xiàn)管理松散的問題。原本廣場東西兩頭的步行道有隔離樁,隔離樁損毀后,也沒人來維修,一些外來車輛就從隔離樁空隙處開進廣場,以至于草坪逐漸成了停車區(qū)域。
“這么好的空間資源就因為疏于管理,短時間破敗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實在令人痛心。”帶著孩子在空中走廊玩耍的于女士說,“偌大的廣場現(xiàn)在僅剩空中走廊還能讓孩子們跑兩步,如果讓孩子在廣場上活動,很容易被進出停車場的車輛撞到。”
李滄區(qū)
遵義路小廣場:歌聲變噪聲
“每天晚上6點至6點半這個時間段開唱,一直到晚上9點半結束,聲音巨大且刺耳,這種情況已經(jīng)持續(xù)兩年多了。”近日,家住李滄區(qū)灣頭馨苑小區(qū)的王先生(化名)向本報輿論監(jiān)督熱線反映,小區(qū)南側遵義路路邊的一處小廣場,夜間有市民在這里高聲唱歌,影響周邊居民生活休息。
12月13日19時30分,記者驅車來到遵義路與灣頭民俗街交叉口,在距離路口幾十米的位置就能聽見陣陣歌聲回蕩在夜空當中,在遵義路北側車位駐車后,響亮的歌聲仿佛就在耳邊。此時,記者通過噪音分貝測試軟件進行測試,顯示聲音達到75分貝。
記者步行橫穿遵義路,見到多位市民在路邊一處小廣場內載歌載舞,廣場內麥克風、音響、三腳架、手機等直播設備一應俱全。一位男性市民正手持麥克風在直播設備前歌唱,另有多位市民踏著音樂節(jié)拍舞動。與室外零下氣溫相比,這些人歌唱的熱情更讓王先生難以忍受。“這哪里是在唱歌,分明就是在喊,堪比噪音,天天晚上在這兒唱,風雨無阻,雷打不動。”王先生說。
記者站在小廣場邊緣觀看演唱,此時噪音分貝測試軟件顯示聲音達到了85分貝。該處小廣場西側緊鄰樓山后景觀河,飯后遛彎的市民步行至此都加快腳步。“有時能唱到9點半以后,也聽不清唱的什么。”一位市民說道。記者采訪多位路人,他們都用“躁死了”這句青島方言表達不滿。
王先生的住所位于灣頭馨苑小區(qū)最南側,陽臺正對著市民唱歌的小廣場,直線距離不過70米,這排樓房就成了歌聲的直接“受害者”。“夏天都不敢開窗,開著窗都聽不清電視里的聲音。特別是音響發(fā)出的高音,特別吵鬧。”王先生說。記者在灣頭馨苑小區(qū)南側墻角位置再次用噪音分貝測試軟件檢測,顯示聲音有65分貝左右。
采訪中,多位市民表示被此歌聲困擾很久了。據(jù)王先生透露,小區(qū)居民多次就此擾民行為撥打110報警電話,民警來了,唱歌者就收拾設備提早“收攤”,但第二天原地照舊“開唱”。無奈之下,王先生撥打市政務服務熱線反映此問題,李滄區(qū)回復稱,廣場舞屬于居民自發(fā)的娛樂行為,并不涉及商家的經(jīng)濟利益。
而《青島市環(huán)境噪聲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明文提出,“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并有權對造成環(huán)境噪聲污染者,進行檢舉和控告。造成環(huán)境噪聲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消除污染,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該《規(guī)定》將“人為活動所產(chǎn)生的除工業(yè)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聲音”稱為社會生活噪聲,規(guī)定“市南區(qū)、市北區(qū)、李滄區(qū)和其他各縣級市、區(qū)城區(qū)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室外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市南區(qū)
太平角公園:照明變“失明”
近日,有市民向本報輿論監(jiān)督熱線反映,太平角公園中央道路上很多路燈存在故障,夜晚照明不足,感覺很不安全。

根據(jù)市民反映的情況,12月14日18時左右,記者來到湛山路8號太平角公園實地探訪。太平角公園有一條中央道路,大多數(shù)市民游客都會在此處休閑游玩。記者從北一門進入公園,看到這條中央道路只有南側安裝了路燈,兩盞路燈間的距離約有20米。但這些路燈的光線非常微弱,“勉強”照亮周邊。記者沿著中央道路前行,在途經(jīng)三盞路燈后,前方的道路就陷入了黑暗,有兩盞路燈處于“熄滅”狀態(tài)。在行走了60余米之后,前方的道路才再次出現(xiàn)亮光。在長300余米的中央道路路段,這樣時明時暗的狀況持續(xù)了全程。記者沿中央道路來回走了兩趟,發(fā)現(xiàn)道路全程共安裝了19盞路燈,其中不亮的就有9盞,幾乎占了總數(shù)的一半。另外,在西門停車場內的4盞路燈中,只有1盞處于照明狀態(tài)。

“太平角公園景致不錯,我和家人常常在晚飯后一起來這邊散步。但是路燈照明效果很差,亮度勉強能看見路,需要時常注意腳下。如果一個人從這里走,會有點害怕。”一位路過的市民告訴記者。
探訪當晚,來此公園游玩的市民不太多,大部分是匆匆路過的行人。當行人從遠處走來時,記者只能看到其模糊的人影。記者在公園東門入口處看到一張《青島太平角公園平面圖》,顯示公園以中央道路為界分為南區(qū)和北區(qū)。記者順著景觀小路來到公園南區(qū)的山坡上,途中沒有看到景觀燈。南區(qū)的景觀小路、樹木花草旁一片漆黑,照明只能依靠自然光、湛山一路路燈以及周邊建筑燈光帶來的光線。
就路燈大范圍損壞問題,記者以市民身份致電青島市園林和林業(yè)局園林綠化管理處進行反映。工作人員回答,如果公園里的路燈壞了,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會主動進行維修。對于正常路燈為何亮度不足的問題,他解釋:太平角公園的路燈是園藝燈,和正常的路燈功能要求有區(qū)別。路燈更多以照度為標準,而公園路燈除了照度還要兼顧其他功能性,不要求特別明亮。
但是市民的感受不同。“冬天天黑得早,這么多路燈都出現(xiàn)了故障,使這里環(huán)境昏暗,感覺非常不安全,也不應該。既然太平角公園是公眾休閑場所,起碼的照明功能是應該具備的。”一位市民說。
本版撰稿/攝影 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