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6日訊 群策群力,為城市安全支招,青島有一群熱心人。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政務服務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沙龍活動啟動后,迎來了“最快速”的一次社會響應。
12月15日,“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三期沙龍活動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播出后,活動嘉賓市政協委員王曉青提出的關于普及“救命神器”、打造“黃金4分鐘AED急救圈”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12月16日,市政協委員活動聯絡工作室、市應急管理局、市紅十字會、市微塵公益基金會以及悟空智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們聚集到青島日報社,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為加速推廣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在青島的普及建言獻策。
已配置近600臺,但數量遠遠不夠
在全社會廣泛布局AED,青島已經行動起來了。據了解,早在2018年,根據當年發布的“市辦實事”要求,青島在機場、客運車站、港口客運碼頭、場館、旅游景區(點)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了60臺AED,以解決公共場所發生人員心臟驟停時的生命急救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布設,截至目前,全市各大公共場所累計配置AED近600臺,其中政府采購大約170多臺,企業自己采購50多臺,青島悟空智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化配置340多臺。
但是,這樣的數據,對于一個90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杯水車薪。據此,今年10月,市應急管理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公共場所配置AED的通知》,要求日均流動人數大于1000人次的場所,在直線距離每100米范圍內至少配備1臺AED;日常固定聚集大于200人的場所,至少配備1臺AED。
在今天的交流會上,大家為提高AED社會配置覆蓋率積極建言。有人提出,建議將AED配置納入相關機構考核,成為一條“硬杠杠”,以保證救命設備的普及率;有人提出,除了在地鐵、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所布點,設置在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的AED最好放在單位門口,以便于輻射周邊地段群眾應急使用;還有人提出,可以設計方便安裝、拆除的AED在景點配置,遇到旅游淡季可以適當回收,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熱心企業愿捐贈設備,AED青島模式期待豐富
據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姜書銘介紹,目前AED配置的青島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政府采購,二是社會企業自主采購,三是依托第三方單位進行市場化運作,因此社會上有不少AED是捆綁自動售貨機一起擱置在公共場所。但是,這種市場化運作模式有時會遭遇某些特定場所的企業排他限制,也會因“廣告嫌疑”難以走進校園等場所。
青島悟空智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島AED整合式服務提供商,公司研發應用的AED大數據管理平臺,可遠程管理AED的實時數據、耗材周期和使用報警功能,并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使AED具有定位功能,滿足了公眾能夠“第一時間”迅速找到AED的需求。
公司董事長林治艷女士表示,AED是“救命神器”,當學校里發生心臟驟停的意外事故,AED設備非常關鍵,國內就曾有學校用AED成功救人的案例。“我們愿意為‘青島模式’做出貢獻,下一步打算自籌資金向我市幼兒園、中小學校等提供AED設備。這將有效解決我市學校配置AED難點問題。”
普及需要社會廣泛參與,AED專項基金呼之欲出
AED的普及遇到的幾大障礙在于,群眾對該救命設備知曉率低,財政資金不足以完全支撐設施采購,配置之后會用的人太少。
青島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劉子升、青島市微塵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丁德亮等人建議,盡快成立AED專項基金,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業積極投入到AED專項基金中來,所籌得的基金可用于AED設備的采購、維護以及人員的培訓?!皩m椈鸲ㄏ蛲斗?,對于捐贈人來說,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目標明確的愛心奉獻;對全社會來說,是借此弘揚正能量,吸引更多人參與某項具體的公益事業的運行模式,更高效、更有可操作性。”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如果該專項基金成立,已經有企業愿意做首期出資人。
各單位都動起來了,我市首次召開市級AED配置工作協調會
就在當天下午,青島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召開了AED配置工作協調推進會議。這是我市首次專門為AED配置工作組織的市級會議。
根據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關于在我市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案》提案督辦和《關于進一步推進公共場所配置AED的通知》要求,青島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單位,就2020年度各單位AED配置情況、好的經驗做法、存在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推進計劃,進行討論和總結。
會上,王曉青作為提案提出者之一,詳細介紹了國際、國內AED設備的普及情況及AED在院前急救方面的重要作用。市政協,市應急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區市應急局,以及青島地鐵集團、青島國信集團、青島旅游集團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與會議并積極討論。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建議,成立AED專項愛心基金,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更多單位和企業自行配置AED設備。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員建議,對AED的推廣,堅持政策法規先行。通過立法的方式,要求開發商在前期開發建設時,為AED設備預留位置,并將AED的配置納入房地產項目的驗收內容。青島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建議,通過集中招標采購的方式,促使生產廠家降低AED設備的價格,推動廠家在我市開展試點營銷,讓更多市民先直觀認識到AED設備的好處,進而學會使用這一“救命神器”。
相關鏈接:什么是AED?
AED全稱為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疾病的變化,我國心臟猝死發病率逐年攀升,每年約有54.4萬心源性猝死病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在患者發生心臟驟停的3-5分鐘內,如果人工進行心肺復蘇,成功救活率只有大約30%,而迅速使用AED給患者實施電擊除顫,成功救活率則高達90%以上,是人工心肺復蘇的3倍效果。2018年11月11日,在青島舉行的2018青島跨海大橋馬拉松賽事中,一位選手突發心臟病,工作人員迅速使用AED除顫后,幫助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心跳,挽救了一條生命。此前,藝人高以翔猝死事件發生后,也有很多專家指出,在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
根據此前媒體公布的數據,美國平均每10萬人配備317臺AED,日本平均每10萬人約有555臺。目前,上海公共場所配備AED達到1600余臺;深圳實現公共場所配備AED3500臺,計劃幾年后達到5000臺;北京也將在交通樞紐增加AED,做到地鐵站全覆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韓星 黃飛)
責任編輯:孫麗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