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17日1版

市民營經濟局構建創業輔導體系,創新推進直接融資,成全企業創意創新
“把創新創業的活水挖出來”
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開花,越來越多的人才紛至沓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談論這片熱土……當下的青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之城。
數字最有說服力。截至10月末,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72.02萬戶,同比增長15.83%,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1.6%,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7.6%。
“建設創業城市,最活躍的因子就是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作為全國同類城市中第一個民營經濟發展局,我們要發揮沖擊鉆作用,把創新創業的活水挖出來,做好創業者最需要的創業輔導和融資等方面服務。”市民營經濟局局長高善武表示。
構建創業輔導體系
從統計數據來看,創業成功本身是個小概率事件,畢竟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左右。要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使其存活的時間更長一些,一個覆蓋面廣的創業輔導體系必不可少。
不久前,青島科力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曉參加了一場由市民營經濟局主辦的資本市場實戰訓練營,由現場專家入組進行一對一上市全流程推演。孫曉告訴記者:“通過‘政府站臺’對接培訓,企業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真正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企業能夠了解通過哪些渠道融資、要不要上市、如何上市,更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青島到深圳、上海、杭州,這樣的線下培訓活動還有很多,幫助企業家以更廣的視角、更大的氣魄、更遠的規劃、更細更實的實施步驟來把握企業發展的步伐。
在深圳,30多位青島企業家齊聚資本市場學院進行研學進修,學習企業IPO路徑規劃、創投機構眼中的好項目、企業融資陷阱與避坑、企業估值與融資;在上海,50名青島企業家到B站、小紅書、字節跳動、攜程網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對標體悟新經濟發展的商業邏輯;在杭州,青島企業家們學習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4轉1化”、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人工智能解碼、5G的發展趨勢及其與制造業融合等涉及工業互聯網的高端實用課程……
今年8月,青島還在全國率先成立民營中小企業大學,以打造“開放、共建、共享、共贏”的平臺和生態為目標,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培育一大批有拼搏開拓實干精神、有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的民營企業家隊伍和年輕一代民營中小企業后備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策劃開展中國人民大學“青島民企大學頻道”名家講座等線上、線下服務活動,累計服務企業3.5萬人次。
構建一個完整的創業輔導體系,除了政府主導和推動,更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尤其是社會化的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由172個機構組建的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聯合會,就是這樣一個整合優質服務資源的平臺。
“聯合會成立后要把服務中小企業的資源聯合在一起,提供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當選首任會長的青島海創匯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總經理劉長文表示。
撬動直接融資
在漫漫創業路上,融資難一直是困擾創業者的難題。
當前,企業融資主要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主,資金主體相對單一,并且受到風險偏好、激勵機制等因素的制約。而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對實體經濟的作用更為直接有效,能夠顯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因此,青島在推進民企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面嘗試了一系列創新打法。
去年以來,市民營經濟局出臺新政,將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補助分為掛牌和直接融資兩個階段,通過獎勵政策發揮財政杠桿對直接融資的撬動作用。
對青島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白長軍而言,這樣的政策導向對企業的加速成長是立竿見影的。這家從事功能脂質及其微囊粉研發與生產的科技型企業,2019年在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當年經梳理、規范、提升、路演等方式,就喜獲500萬元“即墨區中小微民營企業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可轉債投資,專項用于企業廠房設備改造升級、提升產能。在今年受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經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藍海基金工場的撮合和“扶持計劃”的前期盡調規范,海智源又獲得樂通資本的數千萬元投資。目前,海智源已計劃未來5年內發展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功能脂質品牌,在海洋功能脂質精深加工與應用類產品上取得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市場地位。
“在疫情影響下,企業可供抵押、質押的資產基本已經運用,更加凸顯了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直接融資的作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QEEC金融服務部部長郭路明介紹,“通過分階段獎補先讓中小企業登陸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鼓勵多元化融資,有利于拓展融資渠道,助推企業規范化發展。”
截至今年9月,共有31家企業在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實現了直接融資,總融資額達到12041萬元,最高單筆股權融資1900萬元。無論是融資筆數還是融資額度,相比政策出臺前都大幅提升。
成全企業創意創新
許多創業者都有一個體會:對創業創新最大的支持,不是單純給錢給地,而是個性化、細致入微的貼心服務,是如何成全企業的發展。在這方面,青島走在了全國前列,率先出臺方案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讓企業家寫好“劇本”,政府當好“場務”。
在12月2日舉行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青島共有10家企業進入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數量位列中國北方城市第二位,在全國城市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
新上榜的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從非晶合金帶材的材料供應商向產業鏈下游拓展發展,轉型為非晶變壓器產業綜合方案的提供商,但是拓展市場卻成了最大難點。8月6日,市民營經濟局、市委統戰部、市發展改革委等20多個部門組成“強大陣容”,以現場推進會方式支持青島云路非晶變壓器產品打入青島市場。“創意方案的推進落地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超預期的收獲。”青島云路副總經理石巖感觸很深。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只管茁壯成長”。這正是青島創業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的寫照,是短短兩三年間青島獨角獸企業從0到10的秘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