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德縣路小學將迎來120周年校慶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離開母校68年后,耄耋老同學再回母校。12月16日,1952年從青島德縣路小學畢業的三位老人朱長春、梁端立、黃毓仁,又回到母校,大家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參觀了修葺一新的校舍,回憶了青蔥歲月的過往,并且向學校捐贈了他們珍藏已久的寶貴資料,充實了學校史料內涵,為學校即將到來的120周年校慶助力。
學校發展牽動老校友的心
三位老校友重回到母校探訪。
寒風凜冽,擋不住三位老人的熱情,他們手里提著珍貴的“史料”邁進學校的大門,激動又興奮。“本來我們有很多同學都想回學校看看,但是現在是防控疫情特殊時期,就由我們三位同學代表大家回來。”本次活動的組織者、82歲的朱長春老人介紹,年底就是母校建校120周年的喜慶時刻,以往每年同學們都會在此相聚,今年他和另外兩位同學征集了同學們一些珍貴物品,向學校獻禮。
學校一架穿越百年的“古董”鋼琴勾起大家回憶。
不久前德縣路小學進行了修葺,學校的變化一直牽動著老校友們的心,三位老人在學校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校舍,聽取了介紹,大家相互交流討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學校操場,老人們看著學生們歡快地奔跑,回憶起了曾經的自己;在學校小禮堂,老人們撫摸著一架經歷百年的“古董”鋼琴,回憶起了難忘的故事;在學校手工制作室,老人們看著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的模型和墻壁上懸掛的獲獎證書,欣喜萬分。
觸景生情老校友暢談往事
德縣路小學相關領導與老校友們座談。
“我當年就在這個靠窗戶的位置,上課時同學們認真聽講,爭搶回答問題,老師激情萬丈給我們授課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80歲的梁端立回憶,那時候學校的軍樂隊很有影響力,平時經常在操場訓練,整齊的鼓點,嘹亮的號聲,讓校園活力十足。
朱長春說,除了軍樂隊,學校的“三毛籃球隊”也很有名。“我們球隊在青島市沒有對手,我那時逢賽必打,逢球必看。”朱長春介紹,當年的運動會也是集體質、智力與一體,不但考驗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而且在終點處還有算術題,只有答對題才可以闖線獲勝。
“雖然我們離開學校多年,但是一直牽掛學校,大家一回來就想起往事,這里也成了我們回憶過去的俱樂部。”80歲的黃毓仁說。
捐獻珍貴史料助力學校校慶
老校友向母校捐贈歷史資料。
本次活動,老人們帶來了很多珍貴的資料,有老照片、紀念冊、通訊錄、報刊、光盤等。
“這是我們老校友們的照片,這是小時候的我們,旁邊是現在的我們,我們的心永遠與學校在一起。”朱長春拿出一本相冊,里面精心設計了老校友們上學時的模樣和現在的情況,還有十余年來大家一起聚會的合影,很有紀念意義。相冊上還有當年小學同學的一些合影,有在學校的,有春游在海邊的,有義務勞動的,十分豐富精彩。
其實,這些年來老校友們一直與學校密切聯系,每年都會為學校捐贈一些珍貴資料,包括當年的學習成績報告表、優秀學生獎狀、書法繪畫作品等,彌足珍貴。
德縣路小學校長宮君(右一)親切接待老校友。
“非常感謝老校友回家,他們帶來了非常珍貴的資料,關心學校發展,關心教育,奉獻教育,給我們很大的激勵。”青島德縣路小學校長宮君表示,學校的改造、升級、搬遷離不開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支持,是他們創造了德縣激情和德縣精神。嶄新的校園再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明德范兒的精氣神涌漲著校園,德縣路小學必將以驚艷了歲月的姿態,迎接屬于它的120周年,開啟又一段新的征程。
據了解,青島德縣路小學創建于1900年,前身是私立明德小學,1952年與另一所女子小學合并為“青島德縣路小學”。(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磊)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