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赟(青島大學 學生)
來自貴州農村被稱為“三支花”的三位大媽,憑借極具個人風格的“土味才藝”,僅用半年時間就在抖音平臺斬獲600多萬粉絲。網友親切地稱其為“抖音SHE”,她們分別是玉花、火花、桂花,平均年齡65歲。雖然通過拍視頻、直播帶貨,月入過萬,擁有百萬粉絲,但她們仍然會叮囑網友“少看視頻,專心讀書”“喜歡再買,不喜歡就別亂花錢”。
清代袁枚在自己的詩《苔》中寫道:“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即使再小的花朵,即使在光亮都到不了的陰暗濕地,也會像鮮艷的牡丹一般,綻放自己的生命。我們贊頌苔花,就像贊頌每一位勇于綻放的平凡人;就像這三位來自貴州農村的大媽:桂花、玉花、火花,憑借著一腔熱愛,赤手空拳來到了諾大的互聯網世界。自此,“互聯網舞臺”已經準備好將“射光燈”投向他們,而他們也準備好了隨時“綻放”。
有人說:三個大媽太土了,操著一口貴州方言、跳著不規范的舞蹈,將互聯網上的段子“蹩腳”地念出來;有人說:三個大媽太閑了,作為農民,不好好種地工作,拍什么視頻呢?也有人說:三個大媽太有意思了,直播間一言不發,卻將一幫95后的主播打得“落花流水”;還有人說:三個大媽太厲害了,一場帶貨直播的帶貨值竟然超千萬元。“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三支花大媽”表現如何,我們都應該注意到,在抖音與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中老年人的”賽道“愈來愈激烈。因此與其過度關注每一個作品本身并評價其優劣,不如多將目光轉到他們熱愛展現自己的勇氣之上。
老年人也可以有選擇潮流的興趣與愛好,也有著展現自己的機會與權利。在人們的一般認知中,爺爺奶奶輩的人大多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不是在公園里下下象棋打打太極,就是在家織織毛衣寫寫回憶。人們好像在不經意間已經對于老年群體有了一個固定的“行為預設“。人們在驚嘆于“假靳東”事件中的老年騙局背后,也是一種對于追星行為與事件受害人其本身年齡之間差異的驚愕。似乎追星、拍視頻、打游戲等行為早已被“請”出了老年人的世界。但事實上,無論是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還是外在形象,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抖音上帥氣的北海爺爺,快手劉媽的日常生活。短視頻平臺的出現都為他們的勇氣提供了表現之地,也為大眾展示了不一樣的中老年形象。
不僅僅是發布者自己的展現勇氣,現代短視頻媒體的出現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追夢“舞臺”。前有b站《后浪》奔涌,后有快手看見《平凡人的生活》。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人人都可以成為優質內容的生產者與創造者,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創造的內容傳遞給他人。群眾有權認為部分作品脫離潮流,很土很尷尬。但也不能忽略,在每一個媒體賬號的背后,是一顆顆“脫下”生活負擔,想要傳遞美好、展現自我的心。正如抖音漫雪姐在自己的簡介中寫道的:“喜歡你的笑”,她坦言道:即使自己只是一個理發師,但當看見直播時大家留下的“哈哈哈”的留言,自己也會非常快樂。
致敬每一朵小花,更是致敬每一個勇于綻放不畏困難的心。心在哪里,舞臺就在哪里。心若綻放,哪怕在深山也會有廣闊的天地舞臺。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