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3日訊 黃山谷說過:“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今年以來,你讀了幾本書呢?
8月13日,觀海新聞記者探訪了市圖書館,市圖書館副館長劉燕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公共圖書館共借還圖書60多萬冊,借還人次約21萬,人均借閱量為2.8冊,這個數據創下了10年來的新高。
市民排隊進入圖書館。田靜 攝
閱讀正在成為大家的生活習慣
劉燕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公共圖書館借還書總量60余萬冊次,借還人次約21萬,人均借還量約為2.8冊。其中青島市圖書館借還20萬冊次、借還人次近8萬人次。
市圖書館統計發現,2011的青島人均借閱量是1.15本;2012年是1.32本;,2013年是2.17本;2014年是2.17本;2015年是2.21本;2016年是2.48本;2017年是2.49本;2018年是2.33本;2019年是2.48本,今年以來是2.8本。這個數據創下了10年以來的新高。
劉燕對這組數據做了解讀,今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市圖書館直到3月29日才開館,開館后每天還要采取人員限流措施,按要求不能超過總數的50%,每天入館人數1500人左右。疫情原因,讀者借閱量確實受到較大影響,人均借閱量的提高是因為有不少讀者為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選擇一次多借;也有大家休閑在家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多閱讀的因素。
從讀者圖書借閱排行榜看,前1000名的排行里各年齡段讀者占比比較平均,這也體現了閱讀得到每個年齡群體的重視,閱讀逐漸被大家視為生活必需。借閱總量排名靠前的,倒是60歲以上的讀者居多,這說明閑居在家的讀者朋友更有時間去閱讀,而且閱讀紙質圖書也是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市圖書館近年來一直在開展的“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和“青圖U書”,得到30-50歲這個年齡群體的讀者喜愛。今年上半年,參與這種借閱方式的讀者達3214人次,同比上升16%,其中借閱次數最多的讀者,借閱圖書58冊,而去年同期借閱量多的讀者借閱42冊。
“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段里,很多市民更喜歡多讀讀書,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是一件好事情,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劉燕說。
市民排隊進入圖書館。田靜 攝
經典著作仍是借閱重點
劉燕告訴觀海記者,從統計數據上看,麥家的《人生海海》、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上榜今年十大借書排行榜。
“圖書借閱排行榜依然以文學類為主,2020年上榜圖書前20位以麥家,金庸,柴靜,東野圭吾,劉慈欣,南派三叔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居多。2109年則主要集中在金庸,莫言的作品。讀者閱讀的范圍有所擴大。”劉燕分析認為,究其原因,有經典的魅力、也有社會引導的作用、還有作家作品的風格受讀者喜愛。比如作者麥家,他的一些同名作品被拍成影視作品,讀者看銀幕不過癮,來找原著品讀是順理成章的事兒。金庸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東方文化內涵,還有神奇和浪漫的武俠世界,各種人物形象也鮮明,所以深入人心。南派三叔是《盜墓筆記》的作者,2007年推出就很火,作者依靠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張揚而充滿顛覆性的故事情節,加上幽默的寫作風格,一路受讀者追捧。
市民在圖書館內讀書。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攝
其實市民在家也能自由閱讀
“市圖書館擁有外購數據庫30個,自建數據庫10個,共享數據庫20余個,可訪問資源總量達350TB以上,海量的數字資源可滿足讀者提供足不出戶的閱讀需求。持證讀者可以直接登錄圖書館官方網站,還未辦理借閱證的市民朋友可在我館微信公眾號的“讀者指南”里,申請數字資源訪問證,兩個工作日內通過審核即可自由訪問市館的數字資源。
“針對新冠疫情突發及常態化防控情況,今年上半年市館還推出了‘云上青圖’服務品牌,第一批‘云上青圖’悅讀卡成為島城醫務工作者的專屬卡;之后又推出‘惠農卡’,為振興農村建設提供文化支持。”劉燕說,“此外,為了給廣大讀者提供更便捷的借閱服務,市館還實施了業務流程再造,整合服務功能,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效能。例如將期刊和報紙閱覽室合并、騰出南向閱覽空間作為期刊外借室,這既方便了喜愛閱讀報刊的讀者、也為借閱期刊的讀者們營造了更好的借閱環境。再比如重新布局24小時,補充了部分少兒文獻,提供了成人讀者給自家的寶貝借書的方便。
劉燕說,市圖書館還根據年度“青圖驛站”建設計劃,為提升“青圖驛站”服務功能與文旅融合水平,選擇本市優質旅游機構與重要景點,設立“青圖驛站”提供閱讀服務。(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喬福坤 )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