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12月21日晚間,B站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關于持續加強內容審核的公告。針對“因涉黃被約談10余次”一事,B站回應稱:12月3日,在接受政府主管和監管部門的約談后,我們第一時間接受監管部門的批評和指導意見,積極配合,在為期兩周的整改期間內組織專項人力排查和處理了相關稿件。
關于B站涉黃,網友的關注點主要有兩個:其一,連B站也涉黃,為什么我天天上都沒發現?其二,B站因涉黃被約談10余次,那么“約談”還管用嗎?
首先,B站“涉黃”以及“約談十余次”都是屬實的。據“掃黃打非”微信公眾號此前消息顯示:12月3日,上海市“掃黃打非”辦聯合市委網信辦、市文旅局對B站進行約談,責令其限期整改2周,全面排查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加強視頻、直播內容、漫畫、圖文及相關彈幕和跟評的審核;同時明確要求,在驗收網站整改工作合格前,暫停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新業務新功能的內測或上線。2020年以來,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舉報中心共接到群眾反映B站問題的線索逾五百條。按照轉辦線索,上海市相關部門對B站行政立案處罰6次,約談10余次。
但部分網友對此不認可。不僅如此,因為這一話題上了微博熱搜,網友還把戰火引到了微博上。有的說:“相對比B站,難道不是微博更應該被約談嗎?”有的說:“如果B站涉黃,那微博、豆瓣不成糞坑了?”還有的說:“該管的多了!抓住小破站干什么?”……從這些話題中,可以看出用戶對B站的“忠實度”,但關鍵在于,是因為網站出了問題才被約談的,這有什么好護短的嗎?
當下B站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進入,根據bilibiliQ3財報數據,B站月活如今已經到了1.97億,而根據《2020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每兩個中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是B站用戶。以這樣的規模,早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不加強監管能行嗎?
其次,一年被約談10余次,如此高的違規頻率,確實不正常。不過,從監管部門一以貫之的“約談”中,也能看到對B站的引導和規范。作為一家迅速崛起的網站,在年輕人中影響力巨大。而且,眾所周知,B站的內容以UP主們自發上傳的短視頻居多,時間長度短的幾十秒,長的幾分鐘,審核難度較大。加之為了流量,B站本身的入駐門檻不高。在缺乏高效的審核體系的情況下,出現違規內容也就并不奇怪。而且,有媒體調查發現,一些違規內容往往出現在深夜,這對審核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不久之前,B站曾被人民日報點過名,那是因為馬保國事件。11月初,B站曾掀起過一陣“馬保國風”,使這樣一個被定性為“嘩眾取寵招搖撞騙”者儼然成了頂流網紅。被點名之后,B站發布公告,表示即日起對 “馬保國”系列視頻進行限制、審核、管理。一場鬧劇得以落幕。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億級用戶的內容社區,B站早已不是用戶自稱的那個“小破站”,必須加強內容審核力度,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一家網站成長的必由之路,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只有這樣才能行穩致遠,而“一年約談10余次”只能算是警鐘長鳴,絕不能自降底線,誤入歧途。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