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夢晨(青島農業大學 教師)
近日,青島正式出臺《青島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要實施高起點規劃定位行動,編制街區改造提升規劃和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步行街新地標。重點支持中山路傳承歷史文化建筑和商業繁榮相對集中的優勢,引入多元業態、優化消費環境,重塑中山路百年老街繁榮,使其成為青島里院與國際商貿文化交融體驗的目的地。《方案》中分別從優化街區“軟環境”和提升街區“硬環境”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對業態創新、品牌集聚、街區環境優化、街區路網優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青島還將結合5G、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打造智慧街區。
聯想到前段時間,圣彌厄爾大教堂的點亮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作為2020青島創新節的活動之一,“Light it up點亮青島”活動為青島老城區的夜景增色不少,也為中山路商圈注入了新活力。不僅帶動了大教堂周邊經濟的復蘇,也點亮了老青島人埋藏在心底的回憶,契合著人們對老城區復興的期望。這場燈光秀讓這座擁有86年歷史的老建筑瞬間成為網紅打卡地。
多年以來,中山路是青島人難以割舍的情愫,中山路改造升級的話題在業界和學界一直都存在。除了因為她是百年青島發展的母脈,更是因為她已經落寞了十多年。是開發還是保護?這成了百年老街中山路近年來重現輝煌所無法逾越的坎。
在近期市南區召開的企業家大會上,區委書記趙燕也重點推介了中山路區域的復興,她強調,將搶抓打造青島未來百年歷史工程性的要求,強力突破濟南路拓寬工程拆遷工作,加快中山路步行街整體規劃,優化產業布局,開放5G場景,打造全國首條直通大海的國際化商業步行街。市南區也將同步攻堅青島灣廣場、小港灣等重大項目,加快中山路區域周邊環境改善和業態提升。
如何讓“沉睡”的中山路商圈蘇醒,如何在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尋找平衡?
此次出臺的《方案》和區委書記的推介中明確,規劃首先應考慮到地理因素,中山路毗鄰火車站,與棧橋相連,接近八大關等景區。外地人到青島的第一頓飯或者去的第一個景點可能就在中山路附近。這是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直通大海,能直接通往青島的地標棧橋景區,具備良好的引流作用。其次,中山路片區的老建筑是國內僅有,特別是“里院”特色,是青島老城區獨具魅力的所在。
此外,整個片區的建筑雖然多是本土建筑,但受到部分歐式建筑的影響,其建筑風格也具有歐陸風情;應考慮到歷史文化優勢,力求打造本地特有的中山路歷史文化IP,借力文化創意產業助推中山路沿線發展,講好“中山路”的故事。互聯網和5G等新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打造城市文化IP,城市IP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將當地文化符號擴展到產業的過程; 跟進相關的配套設施,拓寬道路,設立停車場地鐵公交站等等。另外,引入了大型商務綜合體項目,借鑒比較成熟的商業運營業態和模式,為中山路聚集人氣,讓老城區注入新活力。
一句話概括中山路的振興,應讓人能夠“進得來,留得久,記得住。”曾經成都的寬窄巷子和上海新天地也同樣面臨舊街改造,老城復興的問題。對于它們來說,改造,不是樓越蓋越高,而是立足于歷史的再生,使街區適宜步行、消費、旅游和投資,創造出更高的城市和文化價值。改造創新的目的都是為了給文化以空間、使城市多尺度發展、讓文明得以傳承和延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青島也將對標成都和上海誕生出自己的“寬窄巷子”和“新天地”。
青島需要更多像燈光秀這樣的“微創新”。中山路的復蘇也許只是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僅要扮靚“面子”,更要深挖“里子”。創意和情懷讓這條百年老路煥發新生機。期待老城區下一個爆款的到來!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