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旅游,從不止步于尋常生活客自來。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正全面發力與之匹配的海洋旅游產業。
1.2萬平方公里海域、817公里海岸線、120個海島,廣闊的海洋旅游發展空間,為青島從海洋走向世界,用高水平開放服務雙循環格局鋪就了蔚藍色的廣袤原野。自8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主持召開海洋旅游專題會議、成立市海洋旅游專班以來,短短4個多月,青島海洋旅游“紅了臉”“出了汗”“照了鏡”,快馬加鞭,錨定一條世界級“海上畫廊”。
經略海洋,推動高質量發展,即將啟幕的“十四五”,文化旅游業如何供給、怎樣產出,青島海洋旅游,力爭以一種經濟現象,給出自己的答案。

海洋旅游再創業,全面摸清家底資源
海洋,是青島的活力之源。
全球性海洋中心城市的崛起,始于天然,發于產業,成于高瞻。青春之島,活力之城,不懼再出發。
作為傳統的濱海旅游度假城市,近二十多年來,青島的前海海上旅游市場已呈現飽和狀態,設施設備落后、服務質量下降、市場惡性競爭等問題,使得青島海洋旅游總體呈現規模小、發展慢、品質低的狀態,不僅與青島的城市發展階段脫節,與青島的戰略定位也無法匹配。12月16日,青島市推動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已經緊鑼密鼓走過4個多月的青島海洋旅游再次創業歷程,首次向市民揭開面紗。
與青島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海洋科技、產業實力對比鮮明的,是青島海洋旅游并不鮮亮的一份成績單。
根據專班梳理,目前,全市共有海洋旅游客運碼頭、站點29個,其中8家獲批港口經營許可;從事海洋旅游客運企業28家,其中市區16家、黃島區9家、嶗山區2家、即墨區1家;旅游客運船舶共計187艘,其中客船53艘,總客位4721個;擁有海上航線22條,海洋牧場21處,帆船俱樂部20家,帆船1000余艘。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市區16家從事海洋旅游客運的企業中,僅從八大峽到一浴,就有12家小企業扎堆,在青島最核心的風景線上,經營主體“小散亂”最為突出。
想干事、能干事,才能成事。繪一條世界級的“海上畫廊”,是青島海洋旅游發展的藍圖,著手僅4個月即向市民全面公開,更是請市民監督。目前,青島市推動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已匯聚最強班底,發改、公安、財政、規劃、城管、交通、海洋、文旅、體育、海事等15個政府部門、8個涉海區市、3個國有企業參與,理清了海洋旅游發展思路,向著“基礎設施薄弱、經營主體'小散亂'、發展業態相對落后、制度建設缺失、海島旅游尚待破題”5大問題全面發力。

打通海上動脈,激活海洋消費活力
上合峰會后,乘船游覽“夜市千燈照碧云”的浮山灣勝景,成為青島夜經濟的點睛之筆,不僅受到外地游客歡迎,本地市民參與度也非常高。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對推出海上夜游產品的47個航次進行了補貼,共計發放補貼23.5萬元。然而,雖然已有“海上看青島——閱海攬城”、帆都海之旅等產品,但對于游客和青島人來說,打通海上交通動脈,才是長久的心愿。
目前,計劃于明年3月與游客見面的奧帆中心經海底世界至輪渡碼頭海上旅游航線以及計劃于5月與游客見面的奧帆中心至嶗山太清碼頭航線均進展順利。11月4日,市專班組織了對奧帆中心至太清宮游輪碼頭的首條陸海聯運旅游線路的實地考察,將海上游船、景區觀光和陸地接駁三者相結合,未來游客不僅可以豐富旅途感官體驗,更能有效避免單程游覽帶來的交通不便。記者從青島旅游集團海旅公司獲悉,未來這兩條航線將由“青島之星”號及新引進的觀光客船執航。
而對于此次公布的另一條經海底世界至輪渡碼頭的航線,旅游集團已在8月份通過潛水員下水、探海器等方式初步了解了碼頭海域基本情況和相關數據。在專班的協調推動下,與青島海洋科技館簽訂了碼頭租賃協議,并對海洋科技館旅游碼頭躉船安放項目正式立項,掃海測量、項目設計、躉船制造等相關工作的招投標工作同步啟動,預計12月底前完成。航線的審批工作正在加急申報中。
上述兩線,已被納入青島旅游集團“一灣三線+海島”海上航線網絡布局,在這個網絡中,還有一條向南串聯西海岸積米崖、星光島、瑯玡臺的“南線”。此外,沿膠州灣的輪渡碼頭、郵輪母港碼頭、濱海歡樂城碼頭、紅島西大洋碼頭、膠州營海碼頭、西海岸薛家島碼頭也將串聯起來,還將設計至大公島、靈山島、竹岔島等海島的旅游航線。
人流在海上的流動,將帶來海洋旅游消費的流動。在此輪海洋旅游布局中,青島將通過制定海洋旅游經營準入船型標準,提升運營船只安全標準和檔次,重點發展150客位以上的海上游船,逐步淘汰老舊小型船只。成立游船星級評定委員會,引導各航運企業優化游船外形建造、硬件設施配備、提升服務質量。

豐富業態,打造海洋休閑活動示范區
“這一次的政策可以說前所未有,以前執法都是'堵',這一次終于打開了一個通道。”一名從事船舶管理十幾年的從業者坦言,雖然在近期可能會面臨利益壓縮,但仍然期待整個青島的海洋旅游市場能水漲船高,分享市場紅利。
不僅游船業在期待全新的發展,新政策將帆船、水上摩托艇、潛水、游艇租賃等海洋旅游從灰色地帶納入了合法渠道,在業內引發了熱烈反響。“這是邁出了很好的一步,游艇和帆船要普及,租賃是必須打開的市場,可以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這么多年來船艇租賃作為新興行業,在政策上一直沒有突破,在雙循環背景下,國內市場是非常大的。海南以地方立法推動實現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只要嚴格規范化管理并購買保險,這并不是一項多么危險的活動,普通市民和游客完全可以在專業人員輔助下直接體驗。”青島天澤帆船運動俱樂部負責人田豐介紹,船艇的市場需求一直存在,但目前很多體驗項目打著帆船的旗號,但實際還是觀光游,游客沒有體驗到升帆、轉向等操作,此外他也呼吁,能夠在景點和海島沿線配備停泊設施,滿足游客乘游艇、帆船到達的需求。
除潛水領域拿到首個高危項目經營資質,海洋牧場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也邁出重要步伐,將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海洋牧場休閑海釣基地,力爭打造1-2項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休閑海釣賽事活動,在海洋牧場形成休閑旅游“打卡地”。捕撈演示、養殖演示、垂釣等娛樂性漁業活動,也有了明文支持。
市海洋旅游專班辦公室主任、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鐵一介紹,借鑒廈門模式,在石老人、奧帆中心、第一海水浴場、金沙灘等區域劃定海上休閑活動區域的基礎上,青島將優先發展潛水、海上飛機、游艇、滑水、摩托艇、拖傘、香蕉船、飛魚船、海上平臺等新興旅游業態,打造全國海洋休閑活動示范區。2021年底前,皮劃艇、滑水、拖傘、香蕉船、飛魚船等一批旅游新業態將與青島游客及市民見面。

加強資源整合,逐步打造旅游集散中心
借力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如火如荼開展,青島海上旅游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提高旅游資源利用率,提升旅游品質與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青島旅游品牌,促推優質旅游資源整合有著顯著意義。
在規劃布局方面,青島將逐步打造八大峽集散中心、奧帆集散中心、嶗山太清集散中心三個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同時兼顧遠期發展,依托環膠州灣內相關碼頭建設,以團島輪渡碼頭為核心,綜合考慮“旅游+交通”模式,打造環膠州灣旅游集散中心。
在研究推動海上旅游客運集約化發展方面,將重點圍繞市南、嶗山區域,探索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方式,引導海洋旅游集約化、規范化運營,推動海上旅游企業“分區域經營、跨區域合作、國有民營共存、統一售票經營”的發展格局。
此外,經市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專班辦公室確定,城運控股集團將負責建立陸海聯動海洋旅游交通體系,在海洋旅游碼頭配套設置公交站點和旅游觀光巴士接駁點,實現旅游交通閉環。此前,城運控股集團項目專班已針對青島市濱海旅游資源布局和港口碼頭現狀進行了多次現場踏勘和調研,對市區前海一線30余個停車場站、27處港口碼頭進行了詳細數據的了解分析,梳理了我市海洋旅游交通接駁基礎設施的現狀。下一步,將結合其場站資源、車輛資源以及線路資源優勢,以當前運營的雙層觀光巴士、鐺鐺巴士、老青島游等旅游線路為基礎,輔以其他聯運線路,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陸地接駁與海洋旅游對接。
接下來,市交通運輸局將全面摸底我市海上旅游客運企業意愿、征求相關政府部門意見、對標沿海城市發展經驗等,堅定市場化主導、合作共贏的整合思路,切實梳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我市海上旅游服務品質和城市形象。

破題海島旅游,形成規模將陸續開發
夏威夷、普吉、蘇梅、馬爾代夫、北海道……海島旅游以“一島一特色”的神奇,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吸引物,更以其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推動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青島的120個海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有74個,適合開發的有10個,其中有居民海島6個,無居民海島4個,海島旅游的破題,是青島旅游產業升級的重要一步。在首批劃定的海上旅游活動區域中,竹岔島作為唯一被劃入的海島,讓這個有著300余年歷史的海島漁村被寄予厚望。
位于薛家島東南黃海中的竹岔島,距陸地最近處約2.9公里,海拔34.4米,面積1.08平方公里。薛家島古八景之一“鳳凰戲珠”中的珠,即指竹岔島,其周邊還有脫島、大石島、小石島三座島嶼,有鴛鴦洞、二郎擔山、小葉樸、火山口、“神龜孵卵”等景點。青島西海岸新區薛家島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竹岔島共198戶居民,目前有約50戶居民仍在島上居住,附近海域廣闊,礁石密布,西側岸坡較緩,有大灣、小灣、南灣三個小型港灣可泊船,島上的村莊保留了原貌,盛產海鮮,原始古樸的漁家文化吸引著游客前來,2019年共接待游客8萬余人次。
不過,竹岔島的旅游還沒有市場開發主體,加快竹岔島旅游開發,成為島上居民的期盼,“根據規劃,預計明年上半年島民將集體搬遷至南島小鎮,竹岔島旅游將進一步規劃開發,打造成為更具特色和品牌的旅游目的地,成為進出膠州灣航線上的標志性島嶼。”
竹岔島的開發,為眾多海洋旅游企業帶來了信心。青島市旅游發展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已經明確,其他的海島周邊如果具備了傳統的有規模的旅游活動,將在下一步的劃定當中進行介入。青島旅游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中遠期在海島旅游方面將重點攻關,加強陸島聯動,打造獨具青島地域特色的海島主題旅游。嶗山旅游集團工作人員透露,在條件具備的遠期,希望能夠在海島旅游中探索以索道到達的全新海島旅游打開方式,滿足游客網紅打卡和多元體驗需求。

發力國家級“5A",為海洋旅游注入強心劑
2020年12月9日,北京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達到申報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要求,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同意將其列入國家5A級景區創建名單。此前,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作為全省唯一推薦景區參與了文旅部專家評審。
距離上一個“5A”,已然近十年。
2011年1月,嶗山風景區成為青島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近十年來,青島人一直在盼望下一個“5A”。“5A級景區是一種稀缺的產業資源,是一個地區旅游的‘金字招牌’,于景區具有里程碑意義,它代表著中國景區最高標準和中國頂級旅游及市場資源。”談及為何要爭創“5A”,青島旅游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助劉佳磊這樣解讀。
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結束后,青島旅游集團就開始積極推進青島奧帆中心創建國家5A級景區工作。此次申報的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緊鄰黃海,位于青島市匯泉灣與浮山灣畔,總面積5. 25平方千米, 包含奧帆中心區域和海底世界區域。旅游區突出海洋文化主題,奧帆中心和海底世界兩大區域海陸一體,海陸互動發展,陸上有景區免費大巴車和公共交通聯通,海上有景區游船經最美海岸觀光休閑線聯通。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以獨一無二的奧運和海洋文化,世界級品牌和優質資源,正形成集帆船運動、海濱休閑、文化體驗、海洋研學、會展旅游為一體的國際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2019年,該區域接待游客781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萬人次。
通過專家評審后,青島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需要在1年的時間內完成創建整改,報文旅部迎接暗訪、明查,通過后可進入公示階段。“這次的評審相當于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了,能否順利畢業,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劉佳磊介紹,接下來,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的5A創建將進入關鍵階段。
可以預見的是,青島海洋旅游”海上畫廊“的繪就,將為奧帆5A的創建集聚最優質的資源,而如果成功創建,將為青島海洋旅游注入發展的強心劑。
青島海洋旅游,呼喚全要素的融入、多行業的參與,全方位的合力,方能繪就它“海上畫廊”的碧海通途。

他山之石
“硬核”政策加持下,發揮市場主體作用
疫情影響下的2020,當青島的海面常常一望無際時,三亞卻頻頻開始出現“堵船”景象。雖然青島有著“帆船之都”的美譽,但在三亞,帆船出海已率先成為一項年輕化、親民化的水上活動,成為海南省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政策紅利的持續加持,海南游艇、帆船等海洋旅游產業迎“黃金時代“,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注入活力,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以三亞港為核心、海口港為補充的郵輪母港建設,大力發展游艇產業,做大海洋特色旅游。旅游業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聚焦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也是海南著力培育發展的四個千億級產業之一,
奮起直追的青島海洋旅游,在學習借鑒三亞、廈門、上海等地經驗的基礎上,于近期迎來了首輪政策利好,后續還有一系列政策正在制定中。政策吹響明確信號的同時,海南借力自貿區、自由港的政策優勢,發揮市場主體活力,值得同處自貿區的青島借鑒,在青島海洋旅游重新布局的初始階段,在整合資源的同時,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有序進入,靈活“放管服”。
郵輪、游船、游艇和海釣旅游,是海南在“十四五”期間著力發展的海洋旅游消費領域,青島海洋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應當充分挖掘消費潛力,用足用活優惠政策,提早布局疫情后郵輪旅游、提早布局建設公共碼頭發展帆船游艇產業、優化發展休閑漁業,借鑒海南“處處有旅游、行行+旅游”全域旅游布局,除了傳統游客,更將海洋旅游與會展、婚戀、康養、鄉村游、夜經濟等深度融合。
作為奧運之城,青島體旅融合有著天然優勢,但游客參與程度較低。青島應當借鑒外地經驗,結合入圍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以知名體育賽事帶動帆船等體育旅游消費,發力海洋精品旅游,豐富“海上畫廊”海洋旅游品牌內涵。
人的連接,才是最好的旅行。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想一想,青島海洋旅游將創造更多可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文 王雷、宋新華/圖)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