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城市奮進的腳步從未停歇。站在歷史交匯點,青島正在回望來時路,重新審視自我,極目遠眺未來之路。
12月23日,青島市委第十二屆九次全會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青島市委關于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分為三大板塊,共15部分、62條,主要闡述青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

這是對青島未來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這次會議也注定將在青島發展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島開啟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征程,各種積極因素厚積成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RCEP簽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疊加,為青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拓展了戰略空間。
“十四五”期間,隨著城市競爭、區域競爭和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城市格局必將深度調整。無論是戰略地位,還是資源稟賦,青島都理應實現更大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必須脫穎而出,進位趕超。
《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青島將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近世界城市體系前列。
“十四五”時期,青島將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級,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01
“十四五”時期,青島必須脫穎而出,進位爭先
回首,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從歷史中,我們可以汲取前行的力量。
從20世紀初中國北方影響深遠的國際性商埠,到民國時期的特別市,再到建國后享有“上青天”美譽的全國工業重鎮,長期以來,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青島始終擁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改革開放后,青島又先后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步入新世紀,青島的定位又從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進入新時代,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加持,讓青島加速成長為中國北方一座極富人文與發展魅力的沿海開放城市。時至今日,青島已經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正加快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剛剛過去的五年里,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青島在變化中抓住創造的機會,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持續提升發展境界,精心謀劃發展攻勢,奮力打贏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一場場戰役,推動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城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GDP躍上萬億級臺階,成為“北方第三城”。

但也要看到,雖然青島在奔跑,但競爭對手跑得更快,青島今天的光芒已經不如過去耀眼,面臨的競爭態勢相當嚴峻。未來的五年,如果青島還沒有新的、大的經濟增長點,沒有創新引領的點,不能“破陣出圈”,與標兵城市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危險,甚至有可能被再次超越。
眼下,各地都在謀劃“十四五”藍圖,心氣都很高,目標都很遠大——
寧波《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到二〇二五年,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躍上新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萬億元,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城市、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等;
杭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在新一輪數字大潮中抓住機遇、引領潮流,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服務全國、帶動全省”的數字變革策源地,拿到開啟下一個“黃金二十年”的“金鑰匙”;
武漢《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可以預見,“十四五”期間,城市競爭、區域競爭和產業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城市格局必將深度調整,不加倍努力,就有可能落在后面。青島必須以唯恐與大勢失之交臂的緊迫感,充滿感激、充滿感奮、充滿激動,實現一番作為,全力推動城市進位爭先。
02
“十四五”時期是青島的絕佳時期
“十四五”時期,是青島把重大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和勝勢的絕佳時期。
這個重大機遇,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的一系列開放發展大勢:“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宏偉藍圖,讓青島站在了國家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為青島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戰略部署,這是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發展大勢作出的主動戰略選擇。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青島都具有獨特的“雙節點”價值。
面向“十四五”,開放仍然是青島最大的機遇和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RCEP簽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疊加,為青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拓展了戰略空間,“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成為廣泛共識。特別是在RCEP簽署后,青島與東盟10國,以及日、韓、澳、新等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渠道會進一步打通,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擁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間和余地。可以預見的是,青島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將進一步凸顯,“鏈接”作用進一步發揮,這是青島推動城市發展格局重塑、實現進位趕超的絕佳機遇。
今年1-11月,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2.3%,其中產業類民間投資增長14.1%,科技領域投資增長7.9%,新一代信息技術投資增長55.2%,現代金融服務投資增長231.9%,高端裝備投資增長18.6%,高質量發展的后勁更加堅實。
但也要看到,制約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困難和矛盾依然很多: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速度不快,資源配置功能亟需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仍存在短板弱項。
只有補齊短板,鍛造長板,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才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與青島戰略地位和資源稟賦相匹配的貢獻。
03
“十四五”時期的“青島愿景與路徑”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級,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這一目標具體體現為“六個率先走在前列”:經濟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在前列、開放創新改革率先走在前列、社會文明程度率先走在前列、生態文明建設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幸福美好家園率先走在前列、城市治理效能率先走在前列。
為實現這一愿景,《建議》部署了12個具體方面的重點任務——
1、推進更高水平開放,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2、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3、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4、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度融入強大國內市場;
5、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島制度新優勢;
6、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7、奮力經略海洋,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8、加快區域協調發展,引領膠東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9、增強文化軟實力,彰顯多彩包容的人文時尚魅力;
10、推動綠色發展,建設山海城共融的美麗青島;
11、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創造方便溫馨的高品質生活;
12、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島。

這12個具體目標任務,正是青島“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穴位”所在,實現了這些目標任務,也就真正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了青島。
04
市委書記特別強調了這五個方面
在就《建議》稿作說明時,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特別對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引領膠東經濟圈努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四新”經濟、創造方便溫馨的高品質生活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不論是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后的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還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青島都能緊緊抓住機遇,成為出口導向型和外需拉動型城市,引領城市發展。面向“十四五”,開放仍然是青島最大的機遇和優勢。青島必須更好地發揮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作用,加快利用國際資源向內輻射,利用國內資源向外輻射。《建議》提出要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這正是在新發展格局下,持續放大撬動更高水平開放優勢的戰略考量。

引領膠東經濟圈努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是青島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大做強膠東經濟圈,不僅有利于膠東五市自身發展,其意義更是在于,能夠在中國北方打造一個區域經濟增長極,為更大區域高質量發展賦能。《建議》在多個部分,對更好統籌五市資源作出具體安排。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擺在了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建議》將創新和創業放在一部分進行統一安排部署,提出,面向“十四五”,青島要發力創業城市和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增強自主創新實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薈萃的青春之島,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努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青島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四新”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1.1%,實現了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目標。面向“十四五”,青島要更加突出數字化的引領、撬動、賦能作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議》對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聚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作出具體安排,以此為引領,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現代服務業,培育優良產業生態,重塑青島制造業新優勢。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聯結點。《建議》單列三部分,對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創造方便溫馨的高品質生活,增強文化軟實力,彰顯多彩包容的人文時尚魅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山海城共融的美麗青島等方面作出了全面安排。
可以說,“十四五”時期,青島面臨著多項戰略機遇的疊加,發展的平臺、空間和想象力極為廣闊。《建議》科學回答了青島“十四五”時期要干什么、為什么干、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清晰勾勒了未來青島的目標愿景與實現路徑。關鍵就看能不能把握機遇、化危為機,能不能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在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同時,在城市競爭中實現高質量進位趕超,創造屬于這個城市新的輝煌。
作者 | 沈默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