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云留學”
深夜上課白天睡覺 “00后”于耀翔在青島家中繼續(xù)著自己的學業(yè)
無法再進入的實驗室、中斷的畢業(yè)設計、搶空的超市、取消的航班……疫情之下,很多留學生依然無法返回海外的校園報到,只能留在國內上網課,克服溝通、時差等困難,在“云端”繼續(xù)學業(yè)。島城學子于耀翔就是其中的一員。
“00后”的于耀翔去英國留學前就讀于青島九中,如今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本科的大二學生。由于疫情的原因,他現(xiàn)在只能在青島的家里上網課,以“云留學”的方式繼續(xù)著自己的學業(yè)。

回憶
在倫敦親歷“一罩難求”
于耀翔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早已演變?yōu)槿蛐允录漠斚拢鳛榱魧W生中的一員,我的學習和生活自然也受到了影響,而切身感受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春節(jié)前,當時疫情還沒有暴發(fā),我乘上了返回英國的航班,準備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不過疫情的發(fā)展出乎于耀翔的預料,“一些突發(fā)消息如驚濤駭浪般向中國留學生襲來:病毒確定人傳人、各地實施嚴格管制、確診病例數飆升……國內外媒體的報道、小道消息與流言蜚語甚囂塵上。處在海外的留學生焦躁不安,隨著新冠病毒在英國的確診與蔓延,疫情的威脅無疑變得愈發(fā)真切,但大家的反應各不相同。”
于耀翔告訴記者,當時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并沒有自亂陣腳,而是用自己的擔當投身到抗擊疫情中,“全英各高校學聯(lián)與中國駐英大使館積極配合,利用原有公眾號建立相關消息平臺,批駁謠言、宣傳正確的個人防護知識,號召公益募捐活動;各個學生社團亦自發(fā)組織、積極投入到個人防護物資的購買與調配行動中去,我的好友單嗣平就作為中英未來商務精英峰會的總負責人,實施了對武漢市中心醫(yī)院的物資捐贈行動,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將500件醫(yī)用防護服運抵武漢。回顧疫情暴發(fā)初期海外華人華僑對祖國的支援,我仍會受到莫大的觸動,祖國的凝聚力與號召力、華人華僑的自發(fā)性與積極性無不譜寫著抗疫歷程中值得贊揚的篇章。”
于耀翔在倫敦也切身感受到了“一罩難求”,“疫情在英國暴發(fā)伊始,口罩、消毒液等個人防護物資就因英國公眾的恐慌情緒而被搶購一空。不僅學校宿舍附近的商超、藥店貨架空無一物,甚至網絡購物平臺也不例外。”

講述
提前中斷學業(yè)返回國內
今年3月13日,于耀翔踏上了返回祖國的航班,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和當地的防疫形勢有很大關系,“我雖然沒有親歷,不過身邊許多中國留學生都有這樣的遭遇:戴口罩上課會招致英國同學的不滿。眼看正常生活和學業(yè)難以維持,出于對祖國的堅定信心,我決定提前中斷學業(yè)返回國內。事后證明,這一選擇是正確、明智和及時的。”
“我所乘坐的國航航班從倫敦直飛上海,乘客爆滿并且全部為亞裔面孔。令人贊嘆的是,同行的乘客不僅全部嚴格遵從了全程佩戴口罩的規(guī)定,甚至在此基礎上額外做到了更嚴謹的防護措施,手套、頭套、護目鏡與隨身消毒噴霧是標配。在這次航班中,采用全防護裝備的人數約有七成。”
現(xiàn)狀
家中過起“云留學”生活
現(xiàn)在的于耀翔已經開啟了“云留學”模式,“疫情之下,我們這些留學生真的挺難,但相信風雨后見彩虹,一切都會好起來。雖然國內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果斐然,復工復學早已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對于留學生而言,疫情的影響仍在繼續(xù)顯現(xiàn)著。可以說,深夜上課白天睡覺的‘時差’生活,對于留在國內的留學生已是常態(tài)。
和之前在學校上課相比,于耀翔表示,如今在家里上網課還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由于我們哲學系通過研討后決定本學年所有課程內容將移至線上開展,我們也就沒必要非要返回倫敦的學校上網課了。于是我選擇了在青島家中開始我的網課生涯。托時差只有8個小時的福,我并未像美國和加拿大的同學那樣飽受生物鐘紊亂的煎熬,但從其他方面而言,以網課的形式繼續(xù)學業(yè)仍頗具挑戰(zhàn)性。就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而言,原有的形式可以說是被完全摧毀了。原本的課前、課后的閑聊與交流被屏幕上的‘請等待會議開始’這行字所取代;以前在學校哲學系的小樓里自習,可以跟不同年級、專業(yè)和學位的學生進行討論,如今上網課就被簡化成了死氣沉沉的電子郵件和聊天軟件。硬件設施問題更令人頭疼,有幾門課所使用的軟件完全可以稱得上折磨:無論是用什么方法,網絡連接始終斷斷續(xù)續(xù),只能掙扎著對一團模糊的馬賽克圖像和破碎成單個不連貫單詞的音頻聚精會神。此番滋味,目前以網課形式繼續(xù)學業(yè)的留學生們都能感同身受。”
/ 對話 /
經歷疫情 鍛煉自己
記者:2020年,你對自己滿意嗎?
于耀翔:總體來說的話是不滿意的,因為作為某種程度上的完美主義者,我對2020年的自己并沒有太多的滿意之處。
記者:今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于耀翔:如果要講最大的收獲的話,大概是從疫情在英國暴發(fā)之后的種種事件中充分鍛煉了自己的生活實踐能力吧。
記者:對未來有什么期許?
于耀翔:家國安康,世界和平,希望大三能夠有條件返回倫敦上課。
/ 年度熱詞 /
云留學
被迫停課、在海外的學生回國難、原計劃出國的學生也出不去……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大量留學人員遭遇前所未有的各種阻礙。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出國留學人員、留學回國人員數量逐年增長。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79.9%。
今年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稱從留學服務中心統(tǒng)計的回國申請認證數量來看,截至目前,申請數量30多萬人。去年同期是將近27萬人,同比增長3萬人左右。
在本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表示:留學生回國上網課,不影響學位學歷認證結果。為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已推動94個中外合作舉辦的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共錄取3031人。
/ 互動 /
你的2020有什么故事
有很多人在說:2020年的打開方式一定不對;有很多人在問:2020年能不能倒回重新來過;有很多人認為:2020年是一場夢,醒來很感動……2020年,有太多不可預料的事情發(fā)生,讓我們手足無措。可是不管多難,我們都堅強地挺過來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如今,我們曾無數次期盼“重啟”的這一年即將“翻篇”。回望過往,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話想說,已經歸國的留學生,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每一名普通的島城市民……在離2020年結束還有最后的幾天時,青島早報發(fā)起“你的2020,有什么故事?”征集活動,它或許溫暖人心、或許坎坷艱險、或許惆悵憂傷、或許有趣難忘……
這一年,除了共同抗擊疫情外,鄉(xiāng)村振興讓更多人距離小康更近;工業(yè)互聯(lián)網給青島未來的發(fā)展帶來巨大機遇;百年中山路將重新煥發(fā)出她獨特魅力;點亮夜經濟讓城市不打烊……你可以在青島早報微信公眾號、青島早報微博留言;也可以將圖文、視頻發(fā)送至如下郵箱:
zbxmt666@163.com,講述2020年的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講述這一年發(fā)生的變化、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取得的成績等。字數不限,可長可短;配圖及視頻請注明作者及聯(lián)系方式。(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世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王鳳一